精选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122句文案

米兰昆德拉

1、米兰昆德拉最经典的十句话

(1)、背叛。从我们幼年时代起,父亲和老师就告诫我们,背叛是能够想得到的罪过中最为可恨的一种。可什么是背叛呢?背叛意味着打乱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着打乱秩序和进入未知——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但是如果我们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卑贱,逃到哪里才能避开呢?只有逃向崇高借以逃避堕落!——米兰·昆德拉

(3)、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不朽》

(4)、两个人彼此靠近总需要超越某种相异性,而拥抱的一瞬之所以醉人就因为它只能是一瞬的时间。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5)、每当我想到这些古老的文化,我的心中都无法不激起某种怀旧情绪。说是怀旧,其实也许还是一种渴望,渴望体会那时候历史进程那种甜美的缓慢。古埃及文化延续了好几千年,古代希腊持续了差不多一千年时间。从这一点来看,人的生活在模仿着历史:一开始,它沉湎于一种纹丝不动的缓慢中,然后,渐渐地,它加快了速度,后来,越来越快。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

(6)、我突然明白到,我原先还想象我们自己跨在人生历险的马背上,还以为我们自己在引导着马的驰骋。实际上,那只是我单方面的一个幻觉;那些历险兴许根本就不是我们自己的历险;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是由外界强加给我们的;它们根本就不能表现出我们的特点;我们对它们奇特的驰骋根本就没有责任;它们拖着我们,而它们自己也不知来自什么地方,被不知什么样的奇特力量所引导。——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

(7)、在我们看来只有偶然的巧合才可以表达一种信息。凡是必然发生的事,凡是期盼得到、每日重复的事,都俏无声息。

(8)、自我折磨之后产生的欲望是报复。报复的目的,是让同伴显现出和我们一样的可悲。……这样他们就可以感觉到平等并因此保持住他们的爱情。……因而力脱思特永远与病态的虚伪脱不掉干系。——米兰·昆德拉《笑忘录》

(9)、①媚俗者的动机是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10)、显然,由媚俗而激起的情感必须能让最大多数人来分享。因此,媚俗与出格无涉,它召唤的,是靠深深印在人们头脑中的关键形象:薄情的女孩、遭遗弃的父亲、草坪上奔跑的孩子、遭背叛的祖国、初恋的回忆等等。

(11)、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12)、人们回忆起的过去没有时间。不可能像重读一本书或重看一部电影一样去重温爱情。——米兰昆德拉《无知》

(13)、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以及《被背叛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14)、我们的主讲人之北大教授吴晓东认为:“小说的复杂与世界的复杂是相一致的。”在当时那样一个混乱、变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透过小说,我们可以直接回到现场,从每一个细节出发,去了解西方的方方面面。

(15)、当我们不再关心别人看我们的方式时,我们便不再爱他了。

(16)、通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最后一节《卡列宁的微笑》,我们很明确地知道昆德拉反对笛卡尔“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这一思想,他的观点是:

(17)、10追逐众多女性的男人很容易被归为两类。一类人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找他们自己的梦,他们对女性的主观意念。另一类人则被意念所驱使,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的无尽的多样性。

(18)、哪怕我们自身的痛苦,也比不上同别人一起感受的痛苦沉重。

(19)、昆德拉的作品里面,最为大家熟悉的大概就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了,围绕着这部小说,大众有不少关注点,有“媚俗”“轻与重”等关键词,还有一部改编自此的豆瓣评分2的经典电影《布拉格之恋》。但是董强告诉我们:

(20)、人的生命的最后阶段,即最短最秘密的阶段,就在穿越从生命此岸通向死亡彼岸的神秘之桥的时刻,那个充满疲惫,厌倦了自我和自己所有欲望的存在,只希望自己能够一边欣赏窗外的树木一边悄无声息地消逝。歌德想,很少有人能够一直到达那个极限,但是对于到达的人来说,那儿的什么地方一定存在着真正的自由。

2、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1)、②景凯旋. 刻奇:美学的还是伦理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45-1 

(2)、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无知》是被法国读书界称为“遗忘三部曲”的最后一本(之前两本分别是《缓慢》、《身份》)。

(3)、在《小说的艺术》里,引用布洛赫的意见之后,昆德拉对媚俗下了定义:“有媚俗的态度。有媚俗的行为。有来自媚俗者的媚俗需求:这种需求是在具有美化效果的谎言镜中观看自己,怀着令自己感动的满足,在镜中认出自己。”

(4)、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但“草图”这个词还不确切,因为一张草图是某件事物的雏形,比如一幅画的草稿,而我们生命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5)、7梦将一个人生命中不同的时期化为同等价值,并将人所生活过的一切都拉平,使之具有一种同时性,这让人受不了;梦否认现时的特权地位,使它变得不再那么重要。(ch.2)

(6)、《不朽》(1990年)王振东郑克鲁-译

(7)、不要轻易放弃一个每天都会想念的人,这样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

(8)、在失去捷克人身份40年之后,米兰·昆德拉终于重新获得了属于他的公民权。

(9)、茨威格还有作品被改编成了一部著名电影,也就是《布达佩斯大饭店》。实际上,《布达佩斯大饭店》描述的世界也是一个“昨日的世界”,舞台的核心就是酒店。

(10)、一个人可以在爱人在场时,因怀念他(她)而痛苦,假如他(她)隐约看到了爱人会不在的将来;爱人的死亡,虽然还看不见,却已经可以感知。

(11)、人们一旦把一件事情太当真了,那么信任就会把这件事推向荒诞的地步。一种政策的真正捍卫者,永远不会把这一政策的诡辩看得太认真,他们看重的,只是掩藏在这些诡辩之后的实际目标。因为,那些政治谎言和那些诡辩的存在,并不是让人们来相信的;它们更多地是被人们用作心照不宣的借口;那些把它们太当真的天真的人,迟早都会发现这里头矛盾多多,漏洞百出,都会开始反叛,最终可耻地成为叛徒和变节者。——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

(12)、人都是被蒙著眼睛生活在现在的时光。他只被允许去感觉和猜测自己实际上正在经验的事情。

(13)、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14)、“那咱们往哪走啊?”“往前走。”“哪是前啊?”“我对您透露一个大秘密,这是人类最古老的玩笑。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15)、茨威格与约瑟夫·罗特是同代人,也是朋友,他们两人有一点十分相像——你可以回想一下他们生活时代的背景,他们都是十九世纪最后十几年出生的人,到了二十世纪中叶英年早逝。

(16)、快的程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从这个方程式可以演绎出各种各样的推理,比如说这个结果:我们的时代迷上了速度魔鬼,由于这个原因,这个时代也就很容易被忘怀。我宁可把这个论断颠倒过来说:我们的时代被以往的欲望纠缠着;为了满足这个欲望,它迷上了速度魔鬼;它加快步伐,因为要我们明白它不再希望让大家回忆;它对自己也厌烦了;它要一口吹灭记忆微弱的火苗。——米兰·昆德拉《慢》

(17)、他们之间受到威胁而岌岌可危的不是爱情,而是身后的不朽。

(18)、其实不光是昆德拉,卡夫卡、普鲁斯特、马尔克斯……这些大师们,又何尝不是“最后的贵族”呢?

(19)、媚俗让人接连产生两滴感动的泪滴,第一滴眼泪说:瞧这草坪上奔跑的孩子们,真美啊!

(20)、人有一种天生的、难以遏制的欲望,那就是在理解之前就评判。

3、米兰昆德拉诺贝尔文学奖

(1)、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

(2)、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3)、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远离大地,变成一个半真的存在。

(4)、为什么这篇文章很有意思?你听听他所描述的酒店,他说,每一回他回到自己常住的某家酒店,酒店可能是位于欧洲某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他都会把这里当作是他的“祖国”。

(5)、此刻他猛然惊诧地发现其实自己并非不行。萨比娜的人在不在根本不想他所以为的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她在他生命当中留下的那道灿烂而神奇的印记,无人可以夺走。——米兰昆德拉

(6)、当一个还算稳定的社会以还算缓慢的脚步前进时,人为了让自己有别于同类(相似得让人悲伤的同类),会非常注意自己细小的心理特殊性,只有这些特殊性能让他得以欣赏自己渴望别人无从模仿的个人性,因而带来快乐。——米兰·昆德拉《相遇》

(7)、自从昆德拉1979年在法国出版《笑忘录》这本书之后,当年的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就剥夺了他的公民身份和公民权,距今正好40年。

(8)、③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秦兆凯. 前卫与媚俗. 美术观察.2000121-1 

(9)、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但“草图”这个词还不确切,因为一张草图是某件事物的雏形,比如一幅画的草稿,而我们生命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0)、两个人彼此靠近总需要超越某种相异性,而拥抱的一瞬之所以醉人就因为它只能是一瞬的时间。——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11)、36照他的说法,广告就是在隔了很久之后完成这一诗歌目标。它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转化为诗歌。多亏了广告,日常生活开始变得如同歌曲一般美好。(ch.10)

(12)、大家都从那种对土地和同胞的严格的“爱”里短暂解放了出来,给自己放了个小假,所有的人都在这里展现出了他们本来最应该是的模样——

(13)、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被背叛的遗嘱》

(14)、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一个简单的比喻,便可从中产生爱情。爱始于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开始诗化的那一刻。

(15)、他们完全明白彼此所说的话语在逻辑上的意思,却听不到话语,问流淌着的一条语义之河的低声谜语。——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6)、  米兰·昆德拉说““我把缺乏经验看作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性质之一。……人的大地是缺乏经验的世界”。正因为“缺乏经验”是人类生存处境,故而经验才弥足珍贵、“过去”才应倍加珍惜。如果说现实是重负-----因为现实承载了过去,是过去的延续和在场------那么,这种负重状态正是人的生命本质和生存要求。如果失去了重负,人将失去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方向,继而否定生命和生活本身。我们在面对艰难困苦的境遇和非常的磨难时,基于过去经历的生命执守往往能促使我们呼唤出生存的勇气和生活的信心,但当我们一旦“勇敢”决绝地抛弃一切(我们从前所珍视和依赖的东西)后,我们发现面对的是彻底的虚无,但这种虚无却能将我们的生命意志彻底摧垮,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另外,呼唤“过去”的回归和对历史的重视,并不等于认同和赞美“重复”,相反在人类历史上一次次重演重复(错误)的悲剧正在于忽视过去的经验和历史存在。“现代人”立足于彻底抛弃,追求与过去的决裂而一味的“开辟”和“创新”,导致其反倒不可避免地堕入尼采所谓的永恒轮回当中,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那才是真正的地狱重现(米兰·昆德拉如是说:“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无数次的重复”恰恰是因为没有“历史”或忽视“历史”,而固持、反省和回望因延续了历史的“意义”或避免了历史的窠臼,反倒在坚实的现实大地上开出了新异的花朵,“人”的创新和超越不在于抛弃而恰恰在于持守----如果一切只“经历一次,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固然只有一次,人生也只能经历一次,但就个人所面对的人类整体而言,我们皆可从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浩如烟海的他人生存境遇中去寻找我们行为的坐标和定位,并且理解我们行为的意义(我们全部的创造和反传统的行为也恰恰是基于对过去和历史的坐标定位才显出其“意义”,否则就什么不是。)。在此,米兰·昆德拉又给了我们一次重大的反拨-----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未来”而在于“过去”,不在于纯粹和无休止的反叛、创造和抛弃,而在于某种坚守和保持,也就是说,人总要固守些什么东西才成其为“人”吧,至少才能活得坦然和自在些。

(17)、“生活在别处”,这句话在法国诗人兰波的笔下,是一句跃纸欲出的响亮口号,是19世纪一个法国天才诗人拿出一生的时间去为之努力争取的梦想。“生活在别处”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句子。兰波以它作为诗句,米兰昆德拉以其作为小说的书名。

(18)、没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枪声打响了,彻底撕破了他们的“美梦”,因为他们赫然发现,原来阶级问题再重要都不如民族问题重要。

(19)、1939年,美国艺术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发表《先锋与媚俗》,试图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先锋艺术是对表现媒介的不断探索创新,如果观看者还是以旧的眼光去打量、品味,很难从中把握真、善或美,只有积极地更新自己的接受方法,才有可能理解它。

(20)、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经典语录经典语录(2)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4、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名句

(1)、他知道自己处在无法辩解的境地,因为这一境地是建立在完全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2)、这就是友谊的真正与惟一的意义:为对方提供一面镜子,让他可以看到自己以前的形象。假如没有朋友对回忆无休止唠叨,这一形象就可能永远被抹去。

(3)、人一旦迷醉于自己的软弱,便会一味地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4)、在这个“庆祝无意义”的日子,译文君和同事们开了个小玩笑,向他们提了一个“套娃式”的问题:

(5)、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

(6)、所以,茨威格也好,约瑟夫·罗特也好,他们都曾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主义美梦”破灭的年代,见证了一场战争以及又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的这样一个年代。

(7)、我坚信,唯美的标准并不来自上帝,而是来自魔鬼。在天堂中,没有人能区别美与丑。米兰昆德拉《告别圆舞曲》

(8)、《不朽》是米兰昆德拉移居法国后1990年所著重要小说代表作之一。这也是他的第六部小说。本书主人公阿涅丝,因为受到往事回忆的长久纠缠,陷于人生存在的无可奈何状态当中。小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他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大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不认识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不朽》是米兰昆德拉移居法国后1990年所著重要小说代表作之一。这也是他的第六部小说。像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昆德拉本书主人公阿涅丝,因为受到往事回忆的长久纠缠,陷于人生存在的无可奈何状态当中。故事通过一个在游泳池畔向游泳教练做手势打招呼的一个场景开始,精炼地体现了昆德拉的高妙小说艺术创造力。米兰昆德拉经典不朽语录大全那是对一个女孩的责备:你对我说,在爱情里只有肉欲。亲爱的,如果一个男人告诉你他想要的只是你的肉体,你准会逃跑的。到时候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做残忍的孤独感。孤独。这个词反复出现。他试图用这种可怕的孤独前景来吓唬她们。为了让她们爱他,他像神甫一样对她们布道:一旦脱离了感情,肉欲便蔓延成无边的荒漠,人会在那里忧伤而死。米兰昆德拉《无知》我一向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一直相信这两个世界是和谐的。这只是个假相。我已经在其中一个世界里被大家丢在一边。现实的世界没我的份,只剩下了另一个,幻想世界。米兰昆德拉《玩笑》

(9)、10追求众多女色的男人差不多都属两种类型。其是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求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存在于他们一如既往的主观梦想之中。另一类,则是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里无穷的种种姿色,他们被这种欲念所诱惑。

(10)、我也同样清楚,一旦越过那条界线,我就不再是我了,我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不知什么样的人。这种可怕的变化使我胆战心惊.——米兰·昆德拉

(11)、我们先梳理一下书的结构:以托马斯和他的妻子特丽莎的故事为主轴,以托马斯的情妇萨宾娜和萨宾娜的情夫弗兰兹的故事、托马斯夫妇的小狗卡列宁的故事为辅轴,以轻与重、灵与肉、误解的词为关键语,讲述了战争背景下的爱情、成长、纠结、探索等多重主题。

(12)、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13)、我也同样清楚,一旦越过那条界线,我就不再是我了,我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不知什么样的人。这种可怕的变化使我胆战心惊,所以我一直在强烈的失落感中拼命寻求爱情。这种爱情,应该让我能继续生活在往昔与今日一致的爱情憧憬、爱情理想之中,因为我不愿意把我的生活从中间分割,我要它自始至终贯穿如一。

(14)、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米兰·昆德拉

(15)、米兰·昆德拉的名字,1977年第2期的《外国文学动态》就刊登了一篇署名“乐云”的题为《美刊介绍捷克作家伐错立克和昆德拉》的编译文章,可惜这次仅是浮光掠影的提及。1985年,以狐狸自诩的文化名人李欧梵先生在国内发文,向仍然处于荒芜状态的汉语文学界热情推介了马尔克斯和米兰.昆德拉两位世界级小说大师。其后两年,韩少功译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景凯旋译出《为了告别的聚会》,这两本著作的引进可以视为昆德拉在中国的正式亮相。接下来的十多年,尽管中国知识界一直沉浮不定,但昆德拉的热流,却从未停止对国人贫乏心灵的冲荡与侵袭。

(16)、您知道,我的观点是,应该接受原来样子的生命,它落到我们头上是什么样子就该是什么样子。这是第一位的诫令,在十诫之前。所有事情全在上帝的掌握之中,我们根本不知道它们变成什么。我这样说的意思是,接受落到我们头上的原来样子的生命,就是接受意外的生命。而一个孩子,就是意外的精华,一个孩子,就是意外本身,您不知道它会成为什么样子,它会给您带来什么,正是因为这样,才必须接受他,不然的话,您就只是活了一半,您活着就像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浅滩上涉水,而真正的大海仅仅是在他边上,在他站不住脚的地方。——米兰·昆德拉《告别圆舞曲》

(17)、在你的想象中,一个谎言跟另一个谎言是相等的,可是你错了。我可以虚构无论什么东西,尽情地讥讽别人,搬弄各种各样的玄虚,开各种各样的玩笑,我都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撒谎者;那些谎言,如果你想把它们成为谎言的话,就是我,就是我本来的面目;这些谎言,我不会用来遮掩任何东西,用这些谎言,我说的实际上是真理。但是,有些东西,提到它们时我是不能撒谎的。有些东西,我认识它们的本质,我理解它们的意义,我爱它们。我不对它们开玩笑。在这些问题上撒谎,就将降低我的人格,我不愿意,不要强求我那样做,我是不会那样做的。——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

(18)、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但“草图”这个词还不确切,因为一张草图是某件事物的雏形,比如一幅画的草稿,而我们生命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19)、这位参议员试图骄傲地向萨比娜展示“什么是幸福”,于是他将“幸福”具象化为眼前的这个场景——请注意这个行为,与前文提到的“将‘美’具象化为某些特定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20)、一个体力不支的人看着窗外,只见到树木的顶端,他默默吟叨着这些树木的名字:栗树,杨树,枫树;这些名字与生命本身一样美好。杨树高大挺拔,像运动员将手臂伸向篮天;或像烈焰腾空后凝固不动。杨树,同杨树。如果把不朽与这个垂暮老人所看见的窗外的杨树相比,那么,所谓不朽只是荒唐可笑的幻影,是空话,是用扑蝴蝶的网套兜风。行将就木的老人对不朽毫无兴趣。

5、米兰昆德拉的作品

(1)、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2)、哪怕我们自身的痛苦,也比不上同别人一起感受的痛苦沉重。

(3)、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抛给我们一个严重而不可回避的问题,人能否真的与其“过去”割裂?“传统”能否抛弃?我们所曾固执的信念、秉持、操守、原则、理想、是非等等自我的“历史”甚至人的“历史”是否真能抛弃?这里所追问的不是道义上的“应不应当”,而是事实上的“可不可能”?米翁的回答简单而直接:负载于我们的“生命之重”不可能抛弃!不抛弃“过去”;不抛弃“历史”,最终就是不抛弃“自我”!

(4)、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5)、*如果你也有想问的问题,欢迎到看理想App《八分》栏目下留言提问。你们在App里的提问和留言,道长都会看到的哟!

(6)、凭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闻名于世的米兰·昆德拉,还因坚决反对极权主义而享有盛名。现年79岁的他,是捷克最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他本人经常成为秘密特工的监控目标。他反对前苏联1968年的入侵行为,被迫移民法国。自1985年以来,米兰·昆德拉就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但日前他却打破沉默重新站出来。

(7)、古典音乐。昆德拉喜欢用一种谱曲的方式写作小说,为了将哲学、叙事和理想谱进同一支曲,他的小说格外讲求内容和主题之间的旋律配合。用欣赏古典音乐的方式读他的小说,你会发现他达到了不同要素间的平等和整体的不可分割,就像一支完美的赋格曲。

(8)、在中文语境里,“媚俗”(kitsch)常常与“从众”联系在一起:若从众,即媚俗。但昆德拉实际上想说的是:从众是使媚俗成立的确证。

(9)、随着自己生命的构架坍塌在遗忘中,人就会摆脱他不喜欢的东西,从而觉得更为轻松,更为自由。他对现时的眷恋驱走了他的回忆,使他免受记忆的干扰;他的记忆并未减少恶意,但是一旦被忽视,被排斥在一边,它就失去了对他的控制力。米兰昆德拉《无知》

(10)、追求的终极永远是朦胧的。——米兰昆徳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1)、上海译文出版社终于一举购得昆德拉13部作品在中国大陆的中文版权,对于此次引进,上海译文出版社自然也是下足了力气。这次翻译用的原书,全部都是从昆德拉家里拿出来,由他亲自指定的法文“定本”,包括《玩笑》、《好笑的爱》、《生活在别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被背叛的遗嘱》等样书有昆德拉的最新手写修订,比法国版更新。内容上也补齐了以往中译本不

(12)、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

(13)、我们的主讲人阵容中,大部分都是对应作家作品的主要译者,他们长期浸泡在原著的语言环境里,对作者在不同字母里流露出来的细微情绪,有着更加敏锐的感知。

(14)、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

(15)、我在这时候理解了圆圈的神秘意义。要是离开队列的话,还是可以回到队列的。队列是一种开放式的组成。而圆圈是封闭的,一离开就回不来了。行星绕着圆圈转动,这不是偶然的,如果一块石头跌落出来,那它就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万劫不复地远去了。正如脱离了星球的陨石一样,我离圆圈而去,直到今天还在不停地坠落。有些人注定是盘旋落地而死,有些人垂直落地。这些直落的人(我是其中的一个)身上总是对失去的圆圈有一种羞怯的怀恋,因为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宇宙里,万事万物都是绕着圆圈运转的。——米兰·昆德拉《笑忘录》

(16)、对某些女人来说,如果调情只是她们的第二天性,是不足道的日常惯例;对特丽莎来说,调情则上升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的是告诉她:她是谁,她能做些什么。她把这一问题变得重要而严肃,使之失去了轻松,变得有逼迫感,变得费劲,力不胜任。她打破了允诺和不给保证之间的平衡(谁能保持平衡即说明他有调情的精湛技巧);过分热情地允诺,却没表达清楚这个允诺中包含着她未作保证的另一方面。换一句话说,她绘每一个人的印象就是她准备接受任何人。男人们感到已被允诺,一旦他们向她要求允诺兑现,却遭到强烈的反抗。他们对此的唯一解释只能是,她是狡诈的,蓄谋害人。米兰·昆德拉

(17)、伏在摩托车龙头上的人,心思只能集中在当前飞驰的那一秒钟;他抓住的是跟过去与未来都断开的时间,脱离了时间的延续性;他置身于时间之外;换句话说,他处在出神状态;人进入这种状态就忘了年纪,忘了老婆,忘了孩子,忘了忧愁,因此什么都不害怕;因为未来是害怕的根源,谁不顾未来,谁就天不怕地不怕。——米兰·昆德拉《慢》

(18)、  米兰·昆德拉在某种程度上是反“现代性”的(但他一点儿也不“后现代”,),他对“现代性”的各种“反动”又做了某种“反动”(或“反思”),负负得正而有所回归。他不是要“面对未来”,将历史作为包袱抛弃掉而轻装前进,而是反向回顾,对“过去”保持一种敬意和温情。在他看来“现在”只有指向过去、依附过去、涵涉过去,“现在”才能成立,才有意义。有“过去”之光照耀于“当下”,当下才顿显意义和美感,否则每一个“当下”便都成为飘忽的虚影,不知所谓、了无意趣。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美”就是“魅”------“过去”存在于“当下”,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只可心通而不能目视。总之,“现代人”是向前看,让“过去”过去,而米兰·昆德拉是“向后看”,让“过去”回归现在,或者说让现在连接“过去”,于是这就产生出“美”了。“美”只存在于“过去”,更准确一点儿来说“美”只存在于虽立足现代而对过去的回望。“美”不可能存在于未来,未来对于每一个当下来说只具有浪漫化了的憧憬。但这种憧憬往往经不起检验,到来的现实往往将梦幻击得粉碎。只有“过去”能给人以美感和慰藉。“过去”虽然看似过去了,但它却真正开始属于我,“过去”反倒是我们真正能把握到的“存在”,其它的都将归于消逝------包括旋生旋灭的“当下”。

(19)、 (本期提问者|沭 )  :你好,道长!往期听了您谈论服务工作的性质,我是工薪阶层,在制造业上班。想听您谈谈拿着工资做着’拧螺丝的事’。那我们工作的本质是什么呢?

(20)、我一向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一直相信这两个世界是和谐的。这只是个假相。我已经在其中一个世界里被大家丢在一边。现实的世界没我的份,只剩下了另一个,幻想世界。——米兰·昆德拉《玩笑》

(1)、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一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他在音乐中的启蒙,一九二九年四月一日,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当过音乐学院院长。  

(3)、在接受基本的训练后,他被派回捷克,收集有关化学工业的情报。在当地农民帮助下,他越过边境进入布拉格,访问了一位女熟人,并同意在学生公寓中住一晚。但随后被捕,并被指控当逃兵、进行间谍活动以及犯有叛国罪。帮助他越境的农民家庭也被长期关押,其中一人甚至被处以绞刑。

(4)、看一看当一个人抛弃了所有他一直都以为是使命的东西。生命中还能剩些什么。

(5)、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6)、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7)、只有当一个人上了年纪,他才可能对身边的人,对公众,对未来无所顾忌。他只和即将来临的死神朝夕相伴,而死神既没有眼睛也没有耳朵,他用不着讨好死神;他可以说他喜欢说的东西,做他喜欢做的事。——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8)、正是由于董强对他的了解,昆德拉指定让董强来翻译他的一些著作,若是换做别人,就干脆不要译了。

(9)、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

(10)、“归根到底,年轻人如果装腔作势,不能算他们的错;他们还没有定型,但生活把他们置于一个定型的世界之中,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要求他们像成熟的人一样行事。于是他们迫不及待地采用那些流行的方式和样子,这些东西很容易对他们胃口,使他们喜欢──他们在扮演角色。”——米兰·昆德拉《玩笑》

(11)、我也同样清楚,一旦越过那条界线,我就不再是我了,我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不知什么样的人。这种可怕的变化使我胆战心惊,所以我一直在强烈的失落感中拼命寻求爱情。这种爱情,应该让我能继续生活在往昔与今日一致的爱情憧憬、爱情理想之中,因为我不愿意把我的生活从中间分割,我要它自始至终贯穿如一。——米兰·昆德拉《玩笑》

(12)、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

(13)、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直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14)、18):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5)、所有的狂热信仰都带着夸张。狂热式的神秘主义,如果它要把狂热进行到底,把谦逊进行到底,把快感进行到底的话,应该对笑无所畏惧。正像圣女特蕾莎在弥留之际微笑一样,圣女安妮·勒克莱尔声言:死亡是欢乐的一部分,只有男性才惧怕它,因为他可怜地迷恋着他渺小的自我和渺小的权力。——米兰·昆德拉《笑忘录》

(16)、那样一个时代,多种语言往来于欧洲各个港口与城市之间,彼此之间没有什么间隔,真正的重要的政治问题可能仅仅是阶级问题。

(17)、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18)、媚俗者如此看重绝对的抒情性、渴望一个“诗化了的激情生活”,在“心灵的专制”中,像“什么是幸福”这样的问题,只需要主观的独断就可以给出绝对的答案,不需要外在的证明,就可以确立为真理。

(19)、当心灵在说话,里指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在媚俗的王国,实施的是心灵的专制。

(20)、《被背叛的遗嘱》一书中有九个篇,探讨的议题非常广泛,从文学到音乐,自古至今。

(1)、到了1984年,当时《纽约时报》也采访过昆德拉这个问题。

(2)、正因为这个,她不喜欢做梦:梦将一个人生命中不同的时期一律化为同等价值,并将人所生活过的一切都拉平,使之具有一种同时性,这让人受不了;梦否认现时的特权地位,使它变得不再那么重要。——米兰·昆德拉《身份》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juzi/14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