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学语文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05句文案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1、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3)、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4)、 曾子说:“有雄心壮志的人必须坚强勇敢,因为他们有伟大的责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把促进“仁爱”视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要吗?难道这场斗争直到死都没有停止吗?它离我们很远吗?
(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6)、(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7)、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9)、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11)、(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4)、(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15)、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1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7)、(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9)、(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20)、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2、大学语文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1)、(译文)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3)、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4)、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5)、(译文)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6)、(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7)、(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9)、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10)、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12)、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15)、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6)、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17)、(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8)、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9)、(译文)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0)、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3、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高中选修
(1)、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2)、(译文)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3)、(译文) 国君召见(孔子),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走去了。
(4)、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5)、然后(古今词):然,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7)、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8)、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9)、(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10)、(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1)、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3)、(译文) 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14)、地址:伊宁市西公园内南侧“园中园”幼儿园负一层
(1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6)、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1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8)、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19)、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20)、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4、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高中
(1)、(译文) 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2)、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3)、(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7)、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9)、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1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12)、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3)、曾子说:“有雄心壮志的人必须坚强勇敢,因为他们有伟大的责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把促进“仁爱”视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要吗?难道这场斗争直到死都没有停止吗?它离我们很远吗?
(14)、(译文)孔子说:“真伟大啊!尧这样的君主。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百姓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它的称赞。他的功绩多么崇高,他制定的礼仪制度多么光辉啊!”
(15)、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16)、《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17)、(译文)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18)、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19)、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20)、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5、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君子食无
(1)、(手)抄经。修习宗教,必须抄经。抄经的同时,全身的感官都调动。尤其是心。而好之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3)、(译文)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负责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我骗上天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6)、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7)、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
(8)、(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9)、(译文)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10)、(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11)、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12)、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1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6)、(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17)、(译文)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18)、(译文)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19)、(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2)、(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3)、(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4)、(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juzi/1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