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苏格拉底最后怎么了76句文案
苏格拉底的下场
1、苏格拉底处死原因
(1)、苏格拉底的死是一个悲剧,也是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一个悲剧。起诉苏格拉底的是三个雅典公民,他们依照法律、以怠慢神灵和蛊惑青年人的罪名,在法庭指控苏格拉底。而审判苏格拉底的陪审团是由500个雅典公民组成的,在第1轮投票当中,苏格拉底因为280票比220票被判是有罪的。
(2)、但是苏格拉底的辩护词是这样说的,我没有不敬神,我一直在听从神的旨意,神说我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其实是要告诉世人,只有知道自己无知,才能得到智慧,所以我天天找人辩论,就是为了让大家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啊。这是神给我的差事啊。我做这些事是为了雅典好。苏格拉底说,我就像是一个牛虻,去叮马的屁股,因为马已经变得太懒太肥了。
(3)、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4)、在这阴谋论下,“蛊惑青年”的罪名就可以理解了。希腊的著名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就曾在剧作《鸟》(Birds,公元414)中,把一班亲近斯巴达政见的青年人描述为“被苏格拉底化的”(Socratified)。由此可见,苏格拉底的哲学在敏感的政治氛围下已经开始被定性为“叛国”的思想。加上上述提过的宗教原因,现在苏格拉底就是叛教与叛国了,罪名足够得要处死了吧。
(5)、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6)、除了归咎于“苏格拉底式对话”揭人无知的“狂傲”之外,苏格拉底的哲学还有一个特点使他暴露于凶险的群情之中。相对其他先哲,苏格拉底特别爱讨论善恶道德的问题。这一点不难理解︰与大街上的人对话,苏格拉底不能够每每探究一些如宇宙起源或者逻辑悖论等常人觉得“不切实际”的事,能够勾起普通人兴趣的话题当然关于行为的对与错。
(7)、各位,我提议我应该获得一些奖赏……真正合乎正义的处罚,就是由国家负担我的生计……也许你们以为我正在故意表现的刚愎。非也,我确信我是没有害过任何人……
(8)、苏格拉底经常走到大街上与人辩论哲学。他讨论的方法十分独特,人称“苏格拉底式对话”。他常常谦恭地(不知是装的还是真的)问别人一个看似十分幼稚的问题如“什么是勇敢”,然后顺着对对方的回答继续追问下去,不消几个来回,必定使其答案破绽百出。他不像其他哲学家一般希望正面地提出一套关于某议题的看法,与之相反,他的哲学旨在以诘问与难题使人自觉到自己的无知。他有一句名言足以总结他的哲学态度︰“我唯一知道的就是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谦恭其实来自于对无知的自觉,而他在别人眼中的“狂傲”亦来自于坦白揭露别人的无知。
(9)、在政治角度而言,苏格拉底与这些寡头派关系密切,而其又对城邦的审判表示出来不屑的态度。所以,苏格拉底之死也有着某些必然因素在其中。
(10)、简而言之,当时大众觉得哲学家是一些没有社会经验、无贡献又不断卖弄小聪明的“小屁孩”。
(11)、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12)、不过,也有人问︰“难道你不后悔选择了带来死刑危险的道路吗?”苏格拉底清楚地告诉他︰
(13)、在公民大会上,由于大会辩论是必要的程序,并直接影响法案与政策的通过与否,同时也是公民政治上显露头角、树立威信的主要机会,因此活跃的政治家一定是雄辩的演说家。平民领袖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了许多公民没有想到的看法、建议以供公民进行政策选择。普通公民对许多事情毫无看法,遇到不合自己胃口的演讲时,往往用集体鼓噪、呐喊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14)、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的智者运动虽然没有颠覆雅典的宗教体系,但对传统的宗教信仰造成了一些冲击。大多数的雅典民众在宗教上仍然很保守,类似苏格拉底审判的宗教指控往往都上层有识人士发起的,往往名不副实,出于个人关系或政治动机。
(15)、现在假设你是雅典居民,当时你作为陪审团成员就坐在现场听这个其貌不扬的矮胖老头在被告席上藐视你的智慧,暗讽你愚蠢,你生气不生气。是的,他成功惹怒了超过一半的陪审团成员,所以他最终被判有罪。
(16)、接着的是“三十暴君”被推翻后,雅典民主的痛苦复原。二十多年间,经历战败与被“低等文化”统治过后,疲乏、屈辱与愤恨大概就是雅典人普遍的感受。人在这种状态之下,大概很难再持宽容的心境去包容如苏格拉底般的存在——一只喜爱挑战众人的“牛虻”。
(17)、如果男人在年轻的时候稍稍涉猎,哲学是个吸引的东西。但如果他此后也花很多时间研究它,它会毁掉任何男人……就如当我看到一个小孩子口齿不清与把玩小伎俩,我会乐在其中……但当我听到一个成年人做同样的事,便令人觉得滑稽可笑而且没有男子气概,他应该受到鞭打。
(18)、柏拉图在苏格拉底死便后离开了雅典周游列国,途经埃及、西西里与意大利半岛。跟毕达哥拉斯学过数学,亦从过军上战场打仗。最后又回到雅典,创立了学院“Academy”。不久之后,他便写好了对话录《理想国篇》,鲜明地论述了反雅典的城邦的立场。详细内容不能于此再说太多。
(19)、面对彻底终结的雅典帝国而造成的心理落差,雅典人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必会变得猜疑且敏感。在公共场合倾听苏格拉底讲话的是那些出身富有的有闲阶层青年,整体而言富人倾向于寡头制。
(20)、其实苏格拉底有多次避开死神的机会,但他就是不作任何策略性的妥协或让步,始终忠于自己一贯的信念。
2、苏格拉底最后怎么了
(1)、至此,公民大会真正成为全体公民的大会,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为雅典确立了民主政治,而公民大会被赋予了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从此,公民大会逐渐成为公民们参政议政和平民领袖们献计献策、斗智斗勇的最重要舞台。
(2)、苏格拉底的审判发生在雅典高峰过后的一片颓丧之时,而苏格拉底之死其实是雅典衰落的病症。
(3)、这时候,佩西安那克斯之子攸里托里姆斯和其他一些人,提请大家对卡里森努斯提出控告,坚称他的建议是违反宪法的,他的动议在会场上引起一阵鼓掌喝彩。但是,大多数人不断地大声叫喊,说如果人民的任何意愿因受到阻扰未能实现,那可是荒谬绝伦的。
(4)、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5)、苏格拉底最后一次免去一死机会是在狱中等待报刑的时候,有朋友向他提供逃离雅典的方法。可是,他严正拒绝了,并且认为他既然接受了雅典的法律,就要服从到底。苏格拉底的这种态度无非是要坚持着一个大原则︰人应该忠于正义的事而无惧死亡。
(6)、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
(7)、苏格拉底似乎拥抱雅典民主的精神,不论在街头还是法庭都想以道理说服群众,最后即使民主制度要夺去他的性命,也始终选择去服从它。可是,柏拉图在这件事情之后,慢慢就走向了与苏格拉底不同的道路了。
(8)、那些热爱哲学之人……在其中耗费较长时间的,大都会变得相当奇怪。我们不是说他们是完全坏的,但……变得对城邦无用。
(9)、在被判有罪之后,苏格拉底又有一次机会避开死神,就是当控告人提议了死刑之后,作为被告的苏格拉底可以提议以另一种刑罚取代,再由陪审团决定采取哪一种。可是,苏格拉底竟然说︰
(10)、时间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是活在这个世上好还是死了好,只有神知道答案。
(11)、雅典人每天抱着幻想,会听到征服开俄斯岛和平定爱奥尼亚的消息,没有迅速获得所望的结果,他们全都感到焦虑难耐。他们从来没有考虑到亚西比德处于缺乏经费的状态,……,迫得他要离开营地,到外面寻找钱财和给养来维持士兵的生计。这时发生的状况使他的政敌获得机会,成为用来指控他的最后一项罪名。这种没有任何约束机制的政权运作机制,必然会滋生民众被情绪左右,草率行事,推卸责任。
(12)、但是苏格拉底却为自己辩解,自己不仅没有罪,反而是对雅典是有着功劳的,自己应当得到雅典人的礼遇才对,苏格拉底甚至要求对自己罚100个德拉克玛了事就行了。但是苏格拉底他蔑视法庭律法的态度,却是让一些原本同情他的陪审员,不愿意他活着了。因此在最后一轮的投票,陪审团更是以360票比140票的决定性票数决定了苏格拉底他的死亡。
(13)、而苏格拉底确实有过对于当时民主政体的不满,他与柏拉图如出一辙地倡导贤能政治,评论过伯利克里津贴制度的弊端,拒绝过寡头政权的任命,这多少会有些令人不快。
(14)、克里提亚和亚西比德和苏格拉底交往后使得城帮遭受了重大损失。
(15)、不过,苏格拉底并非必须死的,他当时其实有得选,他可以选择接受流放代替死刑。但苏格拉底并没有那样做,审判后,他在狱中服毒而亡。
(16)、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还经常和人辩论,在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他从个别抽象出普遍的东西,采取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讥讽”即通过不断追问,使对方自相矛盾,承认对此问题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抛弃谬见,找到正确、普遍的东西,即帮助真理问世;“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规律:“定义”即把单一的概念归到一般中去。
(17)、值得一提的是,柏拉图对民众的看法负面至极,视之为洪水猛兽。柏拉图又认为哲学家在现实里败坏的政治之中,应离开政治,过安逸的生活来保存自己。柏拉图写道︰
(18)、在这大概半世纪之后,一封控告词说出当年审判苏格拉底的逻辑,及注重学说主张宣教性的功用,而苏格拉底所招的学生及再传弟子中,就有那些有潜在寡头倾向分子。如亚西比德、克里提亚等也都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和朋友。
(19)、用豆子抽签的办法来选举城邦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办法来雇佣一个妮手、或者借主是、或吹笛子的人、或任何其它行业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城邦事务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智者运动对传统的宗教信仰造成了冲击在苏格拉底那个时代,只要不见诸于行动,类似亚西比德率军远征西西里之前出现的那种名目张胆的破坏神像活动,思想上、言论上的非正统信仰还是可以被容忍的。
(20)、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
3、苏格拉底之死的真正原因
(1)、那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出了名得罪人多而且很烦人的“废老”吧。究竟他犯了什么罪而要被处死?雅典人审判苏格拉底时,主要是控告他两项罪名︰“蛊惑青年”与“不敬拜雅典众神”。今人多不能认真看待这很大程度为“莫须有”的罪名。有趣的地方是,苏格拉底在抗辩中仍然以哲学方法来否定这个指控。
(2)、对马拉松战役指挥米尔提太、萨拉米海战功臣提米斯托克利、著名政制家阿里斯提德、民主政治推动者伯里克利的审判都是由公民大会进行的、公元前406年8位将军(包括伯里克利之子)被判死刑(6人实际被处决)的悲剧都是由公民大会一手造成的。
(3)、快乐的秘密并不在于寻求更多想要的,而是在于培养清心寡欲的能力。
(4)、可是雅典居民为何会做出如此判断呢?苏格拉底的指控只是说他不敬畏神,以及带坏了年轻人。罪不至死啊!
(5)、审判不久之前,雅典刚在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War,公元431404)中败于斯巴达,接着亲近斯巴达人士组成的新执政“三十暴君”残暴统治了雅典大约一年,试图将雅典民主过渡至寡头统治。过程之中杀害与驱逐了大量的反对者,战争亦为雅典带来了瘟疫和财困。
(6)、柏拉图的对话是苏格拉底从古代生存下来的最全面的叙述之苏格拉底由此开始以其在伦理学和认识论领域的贡献而闻名。
(7)、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8)、如果我告诉你们,每日讨论善与其他题目、反省自我与他人就是一个人所能够做到最好的事,而且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活的,你们不会相信我。
(9)、雅典的政治领袖不具有明显的领导人特征,他们处在城邦决策程序中最初的一个环节。直接民主运行时,公民的集体意志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民主机构的正确运行,特别是在古典时代中后期对于政客和军事家的处置上,这两者的满意只是停留在过去,政客和将军必须长盛不衰,履行有时近乎癫狂的集体意志。而这么苛刻的要求近乎不可能,所以军事活动的实力往往就伴随着控告、流放与处置。
(10)、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11)、除了安插一些挑动群情的罪名之外,其实不少雅典人早就轻蔑苏格拉底。阿里斯托芬曾在另一套早些发表的剧作《云》(Clouds,公元423)中把苏格拉底描写成小丑一般,博得雅典人哈哈大笑。苏格拉底也在申辩中提到,这套剧将他描述成“在空中行走并且满嘴胡言乱语”。在剧中,苏格拉底身在一个篮子之中,篮子愈近地面他的神智便愈迷糊不清。
(12)、但这样做其实更加使人怀疑他的用意为何——“为何你要挑战我们的常识?”、“这些看法难道不是雅典人的价值?”一些猜忌他别有用心的阴谋论自然大有市场︰苏格拉底是敌人斯巴达的人。这种阴谋论尤其耸人耳目,在于似乎可以解释很多事,例如能够解释为何他撑得过“三十暴君”的统治,又能解释他的烦人怪行为,他大概是斯巴达早已聘请的思想毒药吧!
(13)、苏格拉底在后来的古代和近代对哲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苏格拉底对艺术,文学和大众文化的描述使他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最广为人知的人物之一。
(14)、雅典人不单止蔑视苏格拉底,亦很可能蔑视哲学。我们不难从柏拉图的著作之中找到这现象的端倪。柏拉图把那些流行的种种负面想法塞进了不同对话者的口中。例如在《高尔吉亚篇》︰
(15)、就城邦内部而言,两次寡头政变,大量人员被杀,政治动荡不堪,尽管民主政体最后恢复,因此设身处地来向,雅典公民对于寡头的敏感程度和容忍度降低是可以感同身受。
(16)、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17)、一方面,苏格拉底为他上了最后的一课,教导所有人纵然面对死亡的威胁也要坚持正义。另一方面,法庭的错误决定断送去他一个朋友的生命,亦是雅典城邦民主失效的一个惨痛事例。
(18)、苏格拉底被指控引入的新神是他所声称的指引他行动“灵异”。知识分子并不会对于苏格拉底的新神引入活动有过多的抵触情绪,但是出于这样一个容易被煽动的民众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
(19)、雅典公民大会不仅是唯一的立法机关,而且具有高级公职人员的任免。执法、行政、军事、财政、宗教事务的决定权。从公元前5世纪起,公民大会就经常受理涉及重要人物或高级公职人员的案件以及司法执政官提出的公诉。
(20)、雅典人,你们将智者苏格拉底判处死刑,不是由于他是推翻民主制的三十僭主之一的克里特亚的老师吗?
4、苏格拉底的下场是什么
(1)、当审判苏格拉底之时,陪审团由雅典公民所组成并抽签决定,人数多达五百人左右,刑罚亦是陪审团一并直接投票决定,而非像今天由法官决定。
(2)、法庭上,苏格拉底明知如果他放软态度,对陪审团说话恭恭敬敬,案件的胜算便会大大增加,但他反其道而行之,只说他认为对的事。还未判决之前,他说︰
(3)、一个哲学家忠于哲学事业,挑战人们的常识与权威的看法,最后落得被一群无知的群众处死的下场,在今天值得敬佩,但当日却是非常伤害人心的事件。柏拉图年少时便认识亦师亦友的苏格拉底,面对这件事情,他会有什么看法?
(4)、他既不想一起为恶,又没有能力与所有的野兽抗衡,在帮助城邦及朋友之前,他已经死了,对自己及其他人都变成了无用之人。考虑过这一切以后,他保持静默,做自己的事。就像在风暴之中,他在墙后躲避风带起的尘沙。
(5)、如果这样的事情能发生在伯里克利身上,其他人还有谁能幸免呢?
(6)、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 ,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 。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7)、我的朋友,如果你觉得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在生死问题上耗费时间的话,那你就错了。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他只需要考虑一件事︰就是他的行为的对错。他象是一个坏人还是好人。
(8)、我不是一个智慧的人,我只是一个爱智慧的人。《柏拉图选集》
(9)、我已经惹来一些苦涩的敌意。如果有什么能够毁掉我的话,就是这些敌意,而不是那些控告我的人,反是一大群人的诽谤与妒忌。这些诽谤与妒忌曾经杀死了很多人,而且今后亦会继续如此。它们不会在打击我之后就停止。
(10)、雅典民众担心苏格拉底不仅会为早前的寡头派,更会给那些试图推翻民主制富人发动政变提供理论依据,是有一定根据的。他的指控和判罪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某种偶然性,并非苏格拉底哲学与民主政治文化之间冲突的必然结果。公民大会上的质疑与反抗早在荷马时代,公民大会是能够携带武器进入的“公民兵大会”或战士大会,并且它已经制度化,大会成员通过呼喊来表达自己肯定与否定的意见。后来,德拉古立法再一次确定了公民大会是能够携带武器的,这一规定直到公元前594年梭伦立法才被废除。
(11)、“蛊惑青年”的罪名又是什么回事?难道顽皮的苏格拉底在街头言行粗俗以致“教坏孩子”?当然不是,他只是一贯地与青年进行哲学讨论而已。其实苏格拉底也知道这个罪名根本不是他被控的真正原因,教育青年从来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事情。其实,一旦认真考究这个罪名,便会得知苏格拉底之死的深层原因︰政治。
(12)、苏格拉底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的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如果遗憾了,就理智的面对它,然后争取改变;假若也不能改变,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后悔,继续朝前走。
(13)、古希腊最卓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西方哲学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苏格拉底一生不断探索真理,因为善于辞令,常常把那些自认为知识渊博的浅薄之辈驳得目瞪口呆,因此他在广大青年中享有很高威望,可不幸于公元前399年被民主派贵族以煽动青年、污辱雅典神的罪名当众受审,处以死刑。
(14)、其实众人都想苏格拉底提议以放逐取代死刑,可是最后苏格拉底只是想以一些借来的金钱来取代死刑。而要他静静安度余生不再走上街头讨论的提议,他说︰
(15)、世上只有一种善,那就是知识,也只有一种恶,那就是无知。
(16)、伯利克里之后的时代,平民领袖多是公民阶层,亦或是城邦的新型手工业者,而这个阶层分析问题不够全面却掌握财富与卓越的修辞技能来取悦民众。虽然雅典从梭伦改革以来一直致力于民众全面的民主参与保障了,但是业已被破坏的城邦精神就使得民众变得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对于寡头派更加敏感,更容易被有心人所利用。所以直接民主的暴力机器却更加可怕的多。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juzi/2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