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孟子道德内涵87句文案

孟子关于道德的名言

1、孟子说道德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2)、(感悟)不管什么人,修身都是基本功,没有远大梦想,也要坚持修炼自己。

(3)、“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

(4)、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

(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6)、(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7)、在以上例子中,孟子指出,一个人要冲过去救一个即将落入水井的孩子,当下的刹那之间,并不是要结交孩子的父母或在乡党朋友面前显示自己,谋取虚荣。他内心有一个无条件的道德要求和绝对命令,使他不假思索地去做。人作为道德主体,自己为自己下命令,自己支配自己。这一主体既是意志主体,又是价值主体,更是实践的主体。仁、义、礼、智、信等,不完全是社会他在的道德规范,同时又是本心所制定的法则,即是道德理性。孟子强调道德生活的内在性。

(8)、释义: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9)、一日暴(pù,同“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1)、(11)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12)、(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13)、(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14)、仗恃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不能让人心悦诚服,只是因为他本身实力不够的缘故,依靠道德使人家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诚服。

(15)、(赏析)中国最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得到众人的拥护成了每个人的要求。几千年传承下来。这“和”却慢慢变了味,学习中有同学吵闹影响了学习,为了求“和”,不阻止;工作中有同事影响了工作进度,为了求“和”,不吱声;……“和”成了“讲面子”“拉关系”。错矣!这样的“和”只能是利益的暂时一致,永远做不到人心的团结。

(1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19)、孟子之性善论肯定内在于人的生命中的超越的禀赋,是人行善的根据。但人是否真正发挥其禀赋,就在乎每个个体是否有修养的工夫。所以,他提出了一系列“存心”、“养气”、“存夜气”、“求放心”的存养方法。

(20)、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2、孟子道德内涵

(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x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3)、(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4)、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5)、人永远是制胜的第一要素。不要羡慕他人的好运气,强大的武装的自己,永远胜过好运气。

(6)、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7)、(释义)如果声誉超过了实际的才德,君子就会对此感到羞耻。

(8)、(赏析)在“鱼”和“熊掌”的价值选取对比中,人们倾向于价值高的熊掌。以此譬喻,在“生”和“义”的对比中,孟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义”。因为人的一生中,“义”比活着更为重要。“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子“舍生取义”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言,成为中华民族志士仁人高尚的价值取向。

(9)、(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1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1)、(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3)、(解释)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

(14)、简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集中力量,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

(15)、解释: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1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7)、(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18)、(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19)、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伦理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是孟子对人性的基本观点。由这一观点出发,孟子才发展出他对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的礼仪规范以及国家的政治方略的种种理论。

(20)、(释义)君子常思虑长远的大事,时时反躬自省,就没有眼前突来的祸患。

3、孟子道德观

(1)、2/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2)、(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其实,“斯”和“是”这两个字,都表示“这”的意思,两个字的用法和意思本来就非常接近,因此也容易发生混用。

(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释义)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有憎恨你的人。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8)、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释义)(即使是非常容易生长的东西)暴晒它一天,冰冻它十天,也不可能生长的。劝诫人做事需有始有终、专心致志。

(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2)、(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13)、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14)、孟子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 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 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 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 劝谏。

(15)、简析: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这样(保持善性)。

(1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7)、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1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下》

(19)、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20)、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4、孟子关于道德的名言名句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孟子•离娄上》)

(3)、(译文)尊敬自己的老人,就把这种尊敬推及别人有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也把这种爱护推及别人的孩子。做到这样,天下就像是手掌中翻转小东西一样容易治理。

(4)、这里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指的是一种至大至刚的气,而且必须用正义和道去配合它。善养浩然正气的人格追求,在后来逐渐扩展为骨气、英雄之气、爱国之气,以文天祥、辛弃疾等人为首的仁人志士,就是体内充盈着刚健雄风的浩然之气,坦荡地立足于天地之间。

(5)、(解释)不依靠规和距,不能画成(标准的)正方形和圆形,

(6)、许多学者已经讨论过孟子思想中的理性与情感。例如,牟宗三肯定孟子仁义内在的观点近于康德伦理学中的自律的观念,而两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理性与情感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这种讨论为刘述先和李明辉所继承和发展,上文已经引用了他们的观点。另一方面,如DavidWong在他的论文《孟子思想中有理性与情感之分吗?》中指出,孟子实际上并没有这种区分,并且论证说孟子不作这么区分有他背后的观念作为理据,并且这一理据是可以成立的。尽管大家的诠释有很多不同之处,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曾经尝试把孟子思想放入西方哲学家所划出的基本区分中去讨论,然后发现分歧是难以避免的。这种分歧其实产生于东西方对道德意识与情感的基本理解。在西方思想中有一个很强势的区分,即理性(主动的,给予法则的)和情感或感性(被动的,为自然所决定的)之分。似乎情感仅仅是属于感性层面,而感性只是一种能力,它只是在受到刺激之后而根据人类自身的心理构造而作出自然的反应。马克斯·舍勒在他的《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一书中已经批评过这一区分。他试图揭示一个新的领域:“一种纯粹的直观、感受、一种纯粹的爱和恨、一种纯粹的追求和意愿,它们与纯粹思维一样,都不依赖于我们人种的心理物理组织,同时它们具有一种原初的合规律性,这种合规律性根本无法被回溯到经验的心灵生活的规则上去。”舍勒对传统的理性、情感的二分的挑战是一种洞见。然而他的工作尚是初步的。在这种“纯粹直观和感受”的领域,仍然有许多理论空间可以发掘。孟子以及许多支持其观点的宋明儒者,都将我们的视角引向仁义礼智等先天的价值。孟子深信,心自身具有对这些先天价值的天生的倾向。这些价值本身具有内在的条理,它并非从理论理性的原则推导而出,却同时是合理的。这令人联想起舍勒经常引用的帕斯卡的名言:心灵自有其理。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8)、(释义)正人君子所能做到最大的事情,就是用善意对待他人。

(9)、今天,诗词君要分享《孟子》最经典的的二十句话,影响了中国人千年,学会孟子的处世智慧,一生做个明白人。

(1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1)、(26)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1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3)、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6)、释义: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7)、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著名论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8)、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19)、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0)、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5、孟子关于道德的论述

(1)、做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习以为常却不知其所以然。终生都顺着这条道走,却不知道这是条什么道,在人群中这种人占多数。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4)、(译文)称一称,才知道轻重;量一量,才知道长短。

(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  

(7)、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这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而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这是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却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juzi/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