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隆美尔65句文案

隆美尔

1、隆美尔简介

(1)、1915年初,隆美尔在另一次战斗中获得一枚“铁十字勋章”,这对一名年轻中尉是莫大的荣誉。同年9月,隆美尔晋升为上尉,出任符腾堡山地炮兵营第2连连长,先后转战罗马尼亚、法国、意大利。

(2)、现在知道德国人为什么跑到北非参战了吧?希特勒差不多只有三个想法,其一是防止意大利军队在北非溃败,进而危及到墨索里尼的统治和意大利本土的安全;

(3)、游戏《闪击战:燃烧的地平线》(Blitzkrieg:BurningHorizon):2003年发售,德国CDV公司发行

(4)、年轻的隆美尔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工程师。1908年,隆美尔进入格蒙登皇家现代中学读书,为期两年。

(5)、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荣誉团骑士,嵌有橡树叶、剑与钻石骑士十字勋章的获得者,曾被授予光荣负伤奖章以及其它各种崇高的荣誉。

(6)、今日精选问答(点击参与讨论)怎样才能看出来一个人是不是当过兵?

(7)、隆美尔认为,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在两军作战中,谁先用火力压住对方,谁就往往可以获得胜利。在1940年夏的对法作战中,隆美尔彻底实现了这一信念。从6月5日起,隆美尔的第7师便已开始从索姆河北岸向南岸发起进攻。索姆河上的公路桥,在法军撤退时已经被炸毁,保存完整的只有两座铁路桥和两座旱桥。隆美尔在向索姆河南岸发动进攻前,首先以强大的炮火对这几座桥梁作封锁性射击,当占领这4座桥后,即令战车及其他车辆和步兵迅速通过。6月6日晨,隆美尔的第7师已在索姆河南岸像演习一样,以疏散的战斗序列越野前进。装甲车打头阵,一面走一面战斗,前进的速度恰好可以使步兵跟上。第7师以每天70—80英里的速度前进,连克第厄普、甚瓦勒雷和法国最重要的深水港瑟堡,从而结束了隆美尔的闪电战。第7师仅死伤2000余人,损失坦克42辆,而俘虏的盟军官兵共计有7万余人。隆美尔因此而荣获一枚武士级十字勋章,成为传奇人物。第7师也获得“魔鬼之师”的称号。

(8)、他坚信“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军事理念,被世人公认为战术大师;他对妻子始终抱有热烈而专一的爱,飞书传情谱写战地浪漫曲;他虽被卷入暗杀希特勒的行动,却始终无法摆脱纳粹将领罪恶之名;作为反面人物,他无论活着还是死后,都拥有无数的褒奖之词。

(9)、希特勒上台后于1933年3月ZI日也在这里举行了他不久就要解散的新国令的开幕式。1937年2月,隆美尔被指派担任希特勒青年团领袖巴尔杜·冯·席腊赫的作战部特8’1联络官。希特勒青年团是纳粹党的外围组织和准军事部队。任命隆美尔担任该职是想使他密切与纳粹党的联系。

(10)、正因为隆美尔的成功出现在北非这个次要战场,他又指挥着比东线将领少得多的部队,以及对手英军是1940年时的手下败将,才使一些德军将领对他是既嫉妒又轻视。当隆美尔在1943年夏旁观着规模巨大的库尔斯克会战时,他或许会想起自己在北非的日子里,从未有机会指挥3个以上的德军装甲师,而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就拥有3个装甲军和2个步兵军,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更是拥有9个最精锐的装甲师外加3个步兵军!隆美尔肯定会在艳羡的同时,感叹自己从无这种奢侈的机会来证明自己装甲统帅的无双才华。如果他能出现在东线,挥舞着元帅权杖,驱策着庞大的装甲部队,与朱可夫和科涅夫等苏军名将一决高下,那该是怎样的一副图景,他又该取得怎样的战绩与声誉?

(11)、另外因为他是从基层上来的,指挥思维与一般军校毕业的军官差异很大。这一点不管在北非战场被上级派人“阻止这名军人发疯”,还是在构筑大西洋壁垒方案上和老将隆德施泰特闹分歧都看得出来。有分歧也就罢了,关键是他脾气还特犟,常常固执己见,不管对面多大官都敢顶撞。这样的人人缘能好么?

(12)、书中洋溢着德国军事理论所追崇的进攻精神,并强调了发扬火力与实施欺骗、恫吓的重要性。此书一经问世就风靡德国;隆美尔名利双收,成为德国青年军人崇拜的人物。到1944年10月,该书至少18次再版;美军于1943年将其译成英文出版,著名的巴顿将军多次研读,并能背诵出许多重要章节和段落。

(13)、隆美尔总是想把最好的东西给予妻子。在1941年3月26日的信中他这样写道:“今天是我在海边度过的第二天。昨天,意大利的贝哥罗将军送了我一件礼物,是一件极美丽的衣料,深黑的底子上有红色的刺绣,做你的晚礼服一定十分漂亮。”每次见面之前,隆美尔总会为爱妻精心准备礼物,给她带去惊喜。隆美尔认为妻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对她十分感恩。他在1941年11月27日的信中写道:“今天是我们结婚二十五周年纪念日。我想我不必开口说我们婚后的生活是多么美满一类的话。年华消逝得真快,这么多年来,你对家庭付出的一切,使我无尽地感激。”1942年11月3日,隆美尔又在信中写道:“我时时怀着真诚的爱和感激之情想念着你,每当想到你时,心里就充满由衷的.热爱和感激。或许命运会施以仁慈,我们还能重逢相聚。”隆美尔在战场上是一个严肃的将军,但是在生活中却不乏幽默的调侃。当隆美尔闻名于世后,经常收到年轻女性的邀请信。一次,他打趣地对露西说:“要是我还是一个当年的年轻中尉,有这么多的邀请信该有多好啊!”

(14)、在马塔究尔山战斗中,隆美尔带领所属分队(600多人),首先迫使2000多意大利官兵投降,尔后不停歇翻过马塔究尔山,大纵深穿插、迂回、奔袭,让处在睡梦中的意军措手不及,纷纷投降,统计7000多人,隆美尔以少胜多,堪称用兵诡道,异于寻常,颇有我国战神霍去病千里围歼匈奴的风采。

(15)、隆美尔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与曼施坦因与古德里安一起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对他的评价趋于两极化,支持的人将其称为纳粹战神,他高明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战术指挥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的尊崇,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

(16)、在一战中,年轻的隆美尔两次负伤,四次获得勋章,其中一枚“蓝色马克斯”十字勋章最为隆美尔所珍爱,之后几乎一直戴着它(另一个著名的获得者是“红色男爵”里希特霍芬)。这是因为“蓝色马克斯”是当时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军队最高勋章,而且在一战后就被废除了,成了绝品。尽管一战的德军中并不乏隆美尔这样勇敢和出色的军官,但他们也无法改变德国两线作战,综合国力被协约国碾压的现实。随着德国的战败,那些在战争中活下来的德国军人们大多退伍回乡,成了老百姓。隆美尔被幸运地留了下来,担任了九年的连队指挥官。在此期间,他依旧勤奋好学,他研究过重机枪,并成了一名熟练的射手和装弹手;学习内燃机的所有原理,反复拆装摩托车;教士兵如何在山上建滑雪小屋,如何制造折叠船。

(17)、摄于1959年10月的隆美尔祭日,时任北约中欧地面武装力量总司令的施派德尔将军正向隆美尔的坟茔行礼,图左为隆美尔的遗孀

(18)、不过如果真的一个国家连表演队的人机都要开赴战场,恐怕这战事吃紧的有点够呛了。

(19)、隆美尔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与曼施坦因与古德里安一起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1)对他的评价趋于两极化,支持的人将其称为纳粹战神,他高明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战术指挥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的尊崇,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对的人根据他战略的失误,将其称为“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鉴于隆美尔既曾经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将领之又是纳粹政权的侵略工具,因此也被称为“二战纵火犯”。

(20)、在东北非战线上,意军以部署在埃塞俄比亚的30万人马,负责向苏丹、肯尼亚和英属索马里攻击,而在北非的利比亚战线上,意军集结的23万余兵力则奉命向埃及挺进。

2、隆美尔

(1)、相对而言,这也是轴心国方面赢得战争最有希望的一刻,可惜希特勒对全球战略的理解,用夏伊勒的话来说那是“一窍不通”,他只给隆美尔送来了元帅军衔和权杖,却没有给德国非洲装甲集团军运来任何援兵和坦克。

(2)、然后就是登陆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本土,然后就是在库尔斯克会战的关键时刻,希特勒不得不从东线抽兵驰援,为意大利这个猪队友操碎了心。

(3)、而隆美尔去世之后,希特勒果然按照他事先的承诺,给隆美尔举行了国葬,并且保证了他的家人的安全,自此一代战神的生命和事迹落下了帷幕。

(4)、但北非毕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战区,原则上隆美尔要接受意大利的非洲战区总司令的指挥,但他根本就没把意大利人放在自己的眼里,而是直接听命于柏林。由于希特勒全力倾注于苏联方面的情况,不太在意北非这个“次要”的战场,所以隆美尔幸运地得到了比其他德国将领更多的行动自由,得以在大沙漠里搅动昏天黑地的风暴。

(5)、韦维尔强调说伟大的将军必须懂得士兵,而这是隆美尔最引以为荣的地方,他也始终视自己为士兵们的将军。他虽然对参谋和士兵的要求很高,有时甚至苛刻,但他律己更严,对奢侈享乐毫无兴趣,他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生活方式就是斯巴达式的。士兵们每天看着隆美尔与自己同甘共苦,总是出现在战斗最激烈的前沿,自然而然就会把他视为自己中的一员。牛气冲天的巴顿、自负得连美国人都受不了的蒙哥马利能做到隆美尔所做的吗?梅林津战后曾说:“隆美尔和他的部队之间存在一种难以剖析的相互理解,这是上帝赐予的礼物。非洲军跟随隆美尔去任何他带他们去的地方,不管他们被驱使得多么严苛,非洲军永远是那三个师组成的同样的非洲军……官兵们知道隆美尔最后一个放过的人就是他自己;他们看到隆美尔就在他们中间,他们觉得‘这是我们的领袖’。”有从军经验的人绝不会把这番话当作阿谀奉承,它无疑是普通官兵对指挥官的最高礼赞。

(6)、隆美尔童年时身体不好,因为头发色淡、皮肤苍白而得到了一个“小白熊”的称呼,不过他因此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偏爱,隆美尔自己也记述道:“小时候常在自家宽大的庭院里游玩,十分幸福。”1898年,隆美尔父亲当了阿伦中学的校长,全家也搬到阿伦。阿伦没有小学,隆美尔在上中学前是由家庭教师来指导的。1900年,隆美尔上了中学,但他对于运动和读书都没有兴趣。到了10多岁后隆美尔突然“开挂”,成绩变好,也开始热衷于体育活动。在14岁时还与朋友共同做了一架滑翔机,虽然飞不起来,但考虑到1906年欧洲才有了真正的飞机,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7)、他的装甲师师长职位是经过希特勒特令后空降过去的,在生活中有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空降领导的下场,他会受到很多人的排挤。所以他融入不了高级军官的圈子,不受重视,很多要求得不到满足。

(8)、德军高级军官主要是容克贵族出身,隆美尔出身比较低,一战干到连长,后来因为担任希特勒警卫受到元首赏识破格提拔,所以“正统军官”都看不上他。觉得他是靠“抱大腿”升上来的。

(9)、自从爱上露西之后,隆美尔一直保持这种热烈的爱,从未改变。无论他身处何方,隆美尔的怀里始终都揣着妻子的照片。在外征战的时候,无论多么忙碌,无论战斗进行得多么紧张激烈,他都给自己的妻子写信。

(10)、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挽救即将覆亡的第三帝国,重新博取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希特勒就像是一个赌徒一样,在黔驴技穷,无路可走,无处可逃的境地下,逼不得已赌了一把。很显然,他赌输了,还把家底输了个精光。不仅没有成功挽救自己的帝国,还损失了一员大将。

(11)、1944年,一个集团计划刺杀希特勒,但不幸的是行动失败了。希特勒逮捕了这些人,这些人当中很多都是隆美尔的原部下,于是这样的刺杀行动就顺理成章的牵连到了隆美尔。再加上鲍曼的栽赃,隆美尔已是在劫难逃了。希特勒给了隆美尔两个选择,一是被送上军事法庭,等待审判;二是,服毒自尽,但可享受国葬待遇且不会殃及家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肯定是选择了后者,既能保全家人的性命还能保住自己死后的哀荣。君要臣死,臣不死也说不过去啊。既然都必死无疑了,那就尽可能体面一点的离去吧。

(12)、在雷德尔的劝说下,希特勒勉强同意派遣一支军级规模的部队和少量空军,投放到北非战场支援意大利军队,于是选中了爱将隆美尔出任非洲军司令官。

(13)、1944年9月末,希特勒最信任的心腹马丁·鲍曼在从元首大本营发出的一份印有“帝国秘密事务”字样的呈文中报告,隆美尔曾说“暗杀成功后他将领导新政府”。这份文件意味着对希特勒最喜欢的隆美尔将军作了死刑判决。

(14)、韦维尔对伟大的将军应出现在战场的什么地方也有精论,虽然毫不怀疑将军们在后方的指挥部里也能运筹帷幄和取得重大胜利,但他也指出:“在现代机械化战争中,我们会再次看到将军们几乎总在前沿带领部队,他们也可能从空中进行侦察和指挥。”这些正是隆美尔的风格,他的原则就是“从没有一位海军上将待在岸上就能赢得作战”。隆美尔是一个信赖侦察、愿意在最前沿领导部队的将军,当然这个做法带给参谋们的并不总是愉快的体验。相比之下,英军将领更愿待在远离前沿的后方,但他们通常出现决策延误或不能有效地掌握部队。隆美尔对战场有着天生的直觉,似乎总能感觉和嗅出最关键的地段,特别是对手防线的薄弱地段。

(15)、外人很难理解隆美尔这种对妻子的爱,简直比父母对子女的爱还更甚之。其实,原因并不复杂。隆美尔是一个将领,但他不仅需要手下士兵的绝对服从,更需要家人的鼎力支持;同时,隆美尔也是一个普通人,在战场上目睹血雨腥风的他,更需要一个宁静的港湾,心灵的避难所,而理解他、包容他的露西恰好充当了这一角色。

(16)、也许,只有活在非洲军老兵们日渐淡薄的记忆深处里的隆美尔才是最真实的。在隆美尔战斗过的托布鲁克郊外,有一块纪念他的石碑,它居高临下地俯瞰着倒下去,再也没有爬起来的非洲军官兵的坟墓。非洲军的幸存者们战后每年都来到这里,在石碑周围填上新的石头并清理渐增的黄沙。对他们来说,隆美尔活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当狂风呼啸,天空弥漫着炙热的飞沙走石,沙漠风暴又开始怒号时,或许人们会再次听到一个斯瓦比亚人的声音在他们耳边吼叫—‘Angreifen!’(进攻)”

(17)、英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对英军的状况感到愤怒,解除了尼姆中将的职位,重新任命了奥康纳为前线指挥官,但由于隆美尔进军太快,这两名英国将军居然都被稀里糊涂地俘虏了,失去指挥的英军顿时一片混乱,隆美尔乘机攻下了英军的后勤据点梅契里,英军第2装甲师连同师长和2,000名士兵被俘,还缴获了许多英军物资。隆美尔对一个反毒气战用的风镜相当中意,把它戴到帽缘上,成了隆美尔的著名形象。失去了补给的英军全面崩溃,隆美尔在10天内就“收复失地”,英军先前所立的道路指示牌“韦维尔之路”也被德军士兵换成了“隆美尔之路”。

(18)、先胜后败的韦维尔十分恼火,他组织一次“战斧”行动,力图反击,在物资充足,掌握制海制空权的优势下,虽然给德军造成了一些损失,但在善于使用坦克迂回和88mm炮反坦克的隆美尔面前依然作用不大,反而被隆美尔迂回到后方,全线溃败,损失了100多辆坦克,而德军只损失了12辆。希特勒对此非常满意,将隆美尔晋升为中将,而他的对手韦维尔则被恼怒的丘吉尔撤换,由奥克莱金接任。虽然德军进展顺利,但其后勤补给始终是短板,而英军虽然屡战屡败,但却总能得到补充,再加上盟军在海空方面的优势,隆美尔并不能将英军赶尽杀绝,而是形成了僵持局面。

(19)、于是有了阿拉曼战役和隆美尔的千里大逃亡,到美军参战以后(登陆法属北非),盟军从东西两个方向沿北非海岸线夹击德意联军,最终在突尼斯战役中全歼了轴心国部队25万余人,彻底肃清了北非之敌。

(20)、进入21世纪后,随着德国人处理历史问题的方式方法及立场的变化,对隆美尔的评价也可谓“与时俱进”。2000年时,一位德国新闻记者在著作《传统之失》中,以今人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去裁决往事,得出了“隆美尔实为战争罪犯”的惊人结论。此后,一些新闻界人士和某些政客竭力鼓动将一些第三帝国时期英雄的名字从国防军各处的军营中除去,其中就包括隆美尔和首位钻石骑士勋章得主莫尔德斯。2001年5月,在哥斯拉驻军的军官餐厅里放置了整整40周年的隆美尔纪念牌匾也被移除,理由是这位元帅再好、再为人缅怀,也是“那个犯罪政权的代表人物”。2002年德国播放的一部纪录片曾称隆美尔既是“长期的国家社会主义忠实信徒”,又是“反希特勒抵抗运动的英雄”。这种论点很有趣,令人不禁想起了朱维毅在《德意志的另一行泪:“二战”德国老兵寻访录》中提到过的论点:战后有很多德国人在批判纳粹的同时,又很反感军内抵抗纳粹的组织。德国人似乎特别擅长在矛盾心态的支配下反思自己的过去,2005年又有史家提出,隆美尔实际上“既非抵抗运动的英雄”,也非“忠实的国家社会主义信徒”,他只是追随希特勒踏入深渊,而自身浑然不觉。或如施韦彭堡在1961年所言,隆美尔不是神,是与你我无异、同样犯错的常人。

3、隆美尔是好人还是坏人

(1)、听到这些话语,隆美尔心中本来抱有的一丝希望完全破灭了,他即将和最心爱的妻儿生死分离,他再也不能够在心爱的战场上驰骋,不能拥有一个军人最光荣的归宿——战死沙场。隆美尔的脸上闪出极度痛苦的表情。但是,一切已经不能改变,他只能接受现实。让隆美尔感到一丝欣慰的是,自己最深爱的妻子和儿子能够不受牵连,他们日后的生活将会有保障。

(2)、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派遣了两名使者——威廉·柏根多夫和恩斯特·麦塞尔将军,带着一个服用三秒后即会死亡的氰化物胶囊,前往隆美尔的家,向隆美尔宣布了法院判决,让他做出选择:是被逮捕后处死,举家尽灭,还是安静地自杀以保全家人和部下?经过几分钟的考虑后,隆美尔做出了自杀的选择——他带着元帅杖,坐上由党卫队军士长海因里希.杜斯驾驶的车,开到一片树林,除隆美尔外,其他人都下车离开。五分钟后,杜斯回到车上,隆美尔已经服下毒药,平静地死去了。看到这一幕,这位军士难过地哭泣起来,替他换下了头上的帽子……

(3)、技能全体加伤。全体加伤光环型增加全军攻击力的技能,在前期的用途不太明显,但当隆美尔进阶到最高等级时,可以为全体部队足足增加多3%的攻击伤害!

(4)、战争的法则就是不进则退,由于隆美尔只有消耗没有增援,而英国人却倾举国之力向亚历山大港运送和补充兵员物资,终于在实力上彻底压倒了德意联军。

(5)、但是,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却最终没有倒在战场之上,或者是善终,而是死与内部矛盾之中,这令人非常的遗憾。隆美尔当年被卷入了一场想要谋害希特勒的阴谋之中,虽然隆美尔有着很大的功绩,但是在希特勒的眼里,眼前的这名大将已经不是一个安全人物了,他很有可能会转过身来对付自己,而这是多疑的希特勒所不能忍受的一件事情。

(6)、隆美尔唯一的儿子曼弗雷德,14岁就在二战中的德国空军服役,后在勒克莱尔被法军俘虏。战后在英国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从1974起任斯图加特市的市长达22年之久。为表彰他多年来为法德友谊所做的贡献,法国总统希拉克在2001年6月12日将他任命为法国外籍军团军官。2009年5月4日,蒙哥马利之子,戴维•蒙哥马利来到斯图加特参观“隆美尔传奇”展览,见到了曼弗雷德•隆美尔,两个互为对手的二战名将的儿子在非常和谐友好的气氛中见面握手,回忆父辈的往昔,这种情景令人不胜唏嘘感慨——战争与和平……

(7)、约摄于1917年,“符腾堡”山地营的军官们在一起,右边最后一排右数第3人似为隆美尔

(8)、北非战场两个二战名将相遇了,他就是英军名帅蒙哥马利,蒙哥马利的军队比隆美尔的军队力量高出一大截。当时隆美尔只有8万军队,而且有一万不能战斗;而蒙哥马利的军队有2万人。

(9)、原因超级多,首先他不是典型的容克贵族军官,没有过硬的军事学院背景。在那些贵族军官眼里,隆美尔就是类似那种泥腿子出身,凭什么和我们贵族站在一起?

(10)、他曾经与刺杀希特勒的密谋分子有过来往,但那只是答应他们同西线的盟军接触,实现停火,以避免德国被前苏联人占领,并不知道这些人还有要刺杀元首的阴谋。但是,后来他已经没有解释的权力了。

(11)、而且他脾气不好,性格孤傲,不仅被同僚讨厌,友军意大利也很不喜欢他,因为隆美尔也很看不起意大利友军,所以在北非的时候经常发生冲突。而且因为希特勒器重,他升迁太快,三年多的时间从少将升为元帅,被人嫉恨。古德里安就很不喜欢他。最后被牵连以致自杀就是因为墙倒众人推啊!

(12)、1891年11月15日,埃尔温·隆美尔出生在德国南部符腾堡州斯瓦比亚地区布伦茨河畔的海登海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3)、但隆美尔却不是如纳粹德国官方宣称的那样死于心脏病,而是被希特勒逼迫自尽的。这位为纳粹德国南征北战的将军,最终没有死在战场,而是死在了他为之效忠的元首之手,他不算长的一生最终以悲剧结尾,但这也可能是他的另一种幸运——没有目睹德国的溃败和他所忠于的元首的灭亡。

(14)、在北非战场上的失利已经让隆美尔“失宠”于希特勒了,他不但不知收敛,反而越发过分,擅自离开岗位,公开质疑自己的上司,这换做任何人都忍不了吧? 

(15)、《帝国骑士:二战时期德国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全传(I)》

(16)、所以在南欧,意大利军队进攻阿尔巴尼亚、进攻希腊,而在非洲,意大利军队则在两个方向展开了进攻,即夺取东北非和北非的英国殖民地。

(17)、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北非战场吃紧,盟友意军被英美联军打的节节败退。隆美尔奉命率领3万德军到达北非战场,到达北非的黎波里后,进行了细致的侦察,得出了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结论。

(18)、二战纳粹德国差一点占领中东,希特勒的短视让隆美尔和李斯特功败垂成

(19)、西德联邦国防军在1955年的建立,标志着德国军人声誉的恢复,施派德尔自己也成为新军中军衔最高的两名将军之后来还在蒙哥马利及法国将领之后出任过北约中欧地面部队的总司令。隆美尔也在地下静静地享受着世人对其美名的传扬,难道这不是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吗?1961年11月,在隆美尔早年担任过营长的哥斯拉,时任西德武装力量总监弗奇(FriedricFoertsch)将军与前上将霍特为纪念隆美尔的牌匾揭开了幕布,前者赞颂隆美尔“是最杰出的战士和伟人,将永远都是我们年轻战士的角色榜样”。霍特只简单地提及体现在隆美尔身上的德国战士的荣誉感,并未涉及后者在抵抗运动中的任何角色。1969年,西德海军的D-187号导弹驱逐舰也被命名为“隆美尔”号。

(20)、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曾任德国“非洲军”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等职。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狡诈多变、大胆果敢是他用兵最大的特点。来到北非后,面对强大的英军,他以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要么欺骗,要么猛攻,数次打得英军措手不及,几乎无喘息之机。他的军队一度进抵阿拉曼,迫近开罗,震惊了整个英国。即使是在缺乏补给,被蒙哥马利的英军打败后,他仍能组织千里大撤退,确实是只狡猾的狐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璀璨将星中,能够做到生前声名显赫,身后殊荣不断,特别是被敌对双方都认可的,惟有隆美尔一人而已。

4、隆美尔图片

(1)、电影《沙漠之狐》(TheDesertFox):1951年上映,由詹姆士·梅逊饰演

(2)、1941年11日23日,双方展开了坦克大战,德军坦克排成一字长蛇阵,大炮和88毫米高射炮与之一同前进,步兵紧随其后,典型步坦协同作战,外挂大炮与高炮,发起反冲击,指挥员均打开坦克指挥塔门进行战斗,上级军官牺牲,下级军官马上接替指挥,步兵也是如此。

(3)、他为了让英国相信自己拥有大量装甲车和坦克,组织第5轻装甲师坦克团在上战场前,先绕议会大厦转几圈,让人感觉德军坦克似乎没完没了,同时佯装自己按兵不动,一边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勇猛穿插,全速前进。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一路被德军追着痛打。

(4)、丘吉尔一心想在北非取得一场决定全局的胜利,消灭隆美尔的部队。于是,英军在6月15日凌晨发动了代号为“战斧”的大规模进攻;次日,隆美尔发起反击,两军撕杀于沙漠灼热的高温尘雾之中。一天后,英军以惨重的损失收场。

(5)、由于鲍曼的污蔑,让希特勒觉得隆美尔造成了叛变的想法,因此为隆美尔的死埋下了一个深深地投身的种籽。在汇报提出的几日以后,希特勒手底下的俩位大将就抓到了隆美尔,而且迫使隆美尔自身服毒自杀。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juzi/3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