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古人关于雨的诗句144句文案

古人描写雨的诗句

1、古人描写雨的诗句有哪些

(1)、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袁去华《剑器近·夜来雨》

(2)、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宋·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3)、这首诗是一篇出征将士归来的诗歌。这一句是诗歌的第四章,它的意思是:想当初我离家远行的时候,正是黍麦五谷秀穗花繁盛。如今我终于踏上漫漫归途,大雪纷飞伴我一路走泥泞。

(4)、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6)、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古代雨的经典诗句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宋·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7)、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9)、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王维《栾家濑》

(10)、“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11)、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12)、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13)、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14)、☞(国学达人)飞花令“乐”——寒假即将开始,一起来诗词世界“乐”一下!

(1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6)、——刘禹锡《秋风引》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篇二:秋雨的诗句关于描写秋雨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22首与描写秋雨的诗句有关的古诗,整理后列表如下:《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志和。

(17)、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18)、渭城丝雨劝离杯。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19)、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王国维《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古代雨的经典诗句苏堤尽日风和雨。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20)、---晏殊《木兰花》信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周彦邦《解连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2、古人关于雨的诗句

(1)、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阑:栏) 

(2)、斜风细雨作春寒——宋·朱淑真《江城子·赏春》

(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唐·王维《阙题二首》

(4)、正是因昨夜那样天气,让词人联想到窗外的场景应该是残红满地,一片狼藉。可侍女的回答却截然相反,“知否?知否?”作者连用两问,也像是自言自语,料定那海棠花定时凋零了一地,枝头更是绿肥红稀。风雨无情,海棠花不可能长开不谢。一语之中,含有不尽无可奈何的惜花伤春之情,可谓语浅意深。词人感情细腻,更是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深层的感悟。

(5)、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游次公《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6)、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宋·苏轼》

(7)、诗人时任池州刺史,于大和七年春,由宣州赴扬州淮南节度使府,途经江宁(今南京)杏花村,这首诗就是描述他沽酒的场景。南朝时期,杏花村以出售“金陵春”佳酿闻名于世,有“来到杏花村,不饮也醉人”之说。

(8)、苏轼《定风波》,小楷,纸本,5x23cm,2006

(9)、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唐·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10)、海棠亭午沾疏雨。——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12)、竹枝词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3)、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14)、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唐·柳宗元《岭南江行》

(15)、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16)、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现在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  《水槛遣心》二首,大约作于公元七六一年。此为第一首,写出了诗人离开尘嚣的闲适心情。轩,长廊;楹,柱子。赊,远。首联先写草堂的环境:这儿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中间四句紧接着写眺望到的景色。“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和江岸齐平了。这是写远景;“幽树晚多花”则写近景,草堂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六两句刻画细腻,描写极为生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燕子呢,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这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惟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唯其雨细,鱼儿才欢腾地游到上面;如果雨猛浪翻,鱼儿就潜入水底了。唯其风微,燕子才轻捷地掠过天空;如果风大雨急,燕子就会禁受不住了。诗人遣词用意精微至此,为人叹服。“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从这二句诗中,我们不是可以感到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吗?这就是所谓“缘情体物”之工。  尾联呼应起首两句。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得这儿非常闲适幽静。全诗八句都是对仗,而且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它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黄宾虹先生曾经说过:“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黄宾虹画语录》)高明的绘画如此,感人的诗歌更是如此。此诗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间含蕴的,却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宋廓)

(17)、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五代·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18)、――――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

(2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古人描写月的诗句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3)、凭栏干,窥细浪,雨萧萧——唐·温庭筠《酒泉子·花映柳条》

(4)、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5)、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6)、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取自由身——宋·张元干《瑞鹧鸪·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

(7)、雨天时候,带着斗笠,带着蓑衣,即便有着斜风细雨依旧不畏风雨,想要继续往前走。晴天看景是一种感觉,雨天游览美景又是一种感觉,两种不同的状态下有着不一样的美。雨天出去玩,如果只是有一点点风雨都回去了,那么雨过天晴的美就体验不到了。

(8)、——李白《玉阶怨》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9)、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阑、栏)

(10)、——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秋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11)、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12)、(卢注)《唐书》:天宝十三载秋,霖雨害稼,六旬不止,帝忧之。杨国忠取禾之善者以献,曰:“雨虽多,不害稼。”公有感而作是诗。  雨中百草秋烂死①,阶下决明颜色鲜②,著叶满枝翠羽盖③,开花无数黄金钱④。凉风萧萧吹汝急⑤,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⑥,临风三嗅馨香泣⑦。  (首章,叹久雨害物。上四喜决明耐雨,下则忧其孤立而摧风山,赋中有比。申涵光曰:凉风吹汝二句,说君子处乱世甚危。)  ①庾信诗:“烂草变初萤。”②《本草图经》:决明子,夏初生苗,叶似苜蓿而大,七月开黄化结角,其子作穗,似青绿豆而锐。杜定功曰:《神农本草》:决明子,生龙门川泽间,与石决明同,皆主明目,故有决明之号。宋人史铸《百菊集谱》云:注杜者,以为《本草》决明子。此物乃七月作花,开如白扁豆,叶极稀疏,焉得有翠羽盖与黄金钱耶?彼盖不知甘菊一名石决,为其明目去翳,与石决明同功,故吴楚间呼为石决,子美所叹,正指此花。注家乃认为决明子,疏矣。③《说苑》:鄂君乘青翰之舟,张翠羽之盖。④杨方诗:“黄花如沓金,白花如散银。”⑤《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荆卿歌:“风萧萧兮易水寒。”《诗》:“箨兮箨兮,风其吹汝。”⑥《南史》:宋江湛之谓沈庆之曰:“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⑦《论语》:“三嗅而作。”宋子侯诗:“安得久馨香。”-----------仇兆鳌《杜诗详注》-----------

(13)、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宋·梅尧臣《苏幕遮·草》

(14)、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15)、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薛逢《长安夜雨》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7)、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

(18)、断肠落日千山暮。——袁去华《剑器近·夜来雨》

(19)、——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20)、芦洲一夜风和雨,飞起浅沙翘雪鹭——五代·毛文锡《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

4、古人描写山的诗句

(1)、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清·项鸿祚《太常引·客中闻歌》

(2)、这是一首女子怀念征人的诗。女子这思夫之情好比久旱把雨盼,但是太阳却永远那么明亮,即使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唐·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写的也是思妇在独听夜雨的愁思,就是受到这首诗的启发吧。

(3)、夜长人奈何。---李煜《长相思》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4)、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5)、―――王昌龄《出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马当山下路,空见野云还。——薛时雨《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

(7)、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宋·翁卷《乡村四月》

(8)、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9)、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

(10)、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2)、楚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唐·杜甫《雨四首》

(13)、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题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李商隐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14)、〈虞美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5)、这首诗写卫文公从漕邑迁到楚丘重建卫国的事。公元前660年,狄人侵卫,卫戴公抵抗途中逝去。卫文公于是带领着卫人重建宫殿、恢复家园。在重建的过程中,卫文公关心农桑、亲自视察,在占卜中得到上天的吉兆,于是上天降下灵雨,肯定了卫文公的功绩。雨成了政治安定、海晏河清的象征。

(16)、蒋捷《虞美人·听雨》,小楷,纸本,5x23cm,2006

(17)、整日里都是眉头紧皱如黛峰耸起,脸上留下千点泪痕,万点泪痕。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看着天色云霞,行走时想念您啊,坐着时也是想念您!

(18)、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

(19)、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廉纤雨——宋·岳珂《满江红·小院深深》

(20)、译文: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5、古代人描写雨景的唯美诗句

(1)、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是不错的,但只说了一半。实际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而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这着重空间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这着重时间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宋人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云:“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回还之还)还(还又之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杨万里《听雨》云:“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这两首诗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构思谋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启发,也是显而易见的。  (霍松林)

(2)、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唐·李白《妾薄命》

(3)、诗人经过一段流离转徙的生活后,来到成都定居,在这里他开始了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已经在成都草堂生活两年了,这段时间里,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所以在诗人的眼里,春雨是“好雨”,因为它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4)、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宋·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5)、张志和《渔歌子》,小楷,纸本,5x23cm,2006

(6)、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顾敻《玉楼春·柳映玉楼春日晚》

(7)、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宋·曾巩《城南》

(8)、同样是听雨,这首宋词描绘了三种年龄段不同地点,所听到雨声的不同感受。少年在“歌楼”、壮年在“客船”、暮年于“僧庐”,不同的时间空间的跳跃和融合,让这首词浑然一体,跌宕起伏。描绘每个年龄段的用句虽然不多,可为我们营造的艺术氛围和容量,却是浓厚的。

(9)、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1)、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1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3)、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14)、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如今“飞花令”已被各大诗词综艺栏目引进并改良,只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即可。本栏目将陆续推出不同主题词的飞花令,帮助同学们积累古诗词佳句。

(15)、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宋·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16)、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

(17)、这是诗人留滞巴蜀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应该是诗人给对方的回信,因长安在巴蜀之北,所以为“寄北”。开头以问答的的方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描写,抒发自己孤寂的心情,后两句以假想描写日后重逢谈心的喜悦,也反衬了今夜的孤寂。后人评说诗“清空如话,一气循环,绝句中最为擅胜。诗本寄友,如闻娓娓清谈,深情弥见”。

(18)、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唐朝王维《栾家濑》译文:山谷中的溪水蜿蜒曲折,深浅变化莫测。

(19)、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然而这里不可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周汝昌)

(20)、其雨其雨,杲杲日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卫风·伯兮》

(1)、夏雨桑条绿,秋风麦穗黄。有书无寄处,相送一沾裳。

(2)、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4)、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

(6)、在中国有伤感含义的所有诗词的意象当中,说到相思的情绪,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词就会是雨,无论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送别之情,还是“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得相思之情,亦或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愁思苦绪。当人们别离、思念、无助、犹豫的时候,雨的到来,就会成为与人们情感最为吻合的寄托愁绪的景物,所以雨就含有着独特的意象深意。

(7)、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清·秋瑾《秋海棠》

(8)、译文:高天上浓厚的流云满山飘,小雨淅淅沥沥润如酥奶酪。先灌溉好我主人家的公田,再把我们农奴家的私田浇。

(9)、----李白《月下独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0)、形容小雨,意境悠远的还有辛弃疾《西江月》里写过:“七⼋个星天外,两三点⾬⼭前。”

(11)、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小雅·谷风》

(12)、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宋·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13)、――――李白《赠汪伦》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带”鸟”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4)、夜来雨。赖倩得、东风吹住。海棠正妖娆处。且留取。

(15)、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宋·汪元量《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16)、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17)、星沈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唐·李商隐《碧城三首》

(18)、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宋·李廌《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

(19)、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宋·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20)、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春日》

(1)、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唐·朱庆馀《早梅》

(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白居易《初授拾遗》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张祜《集灵台二首》。描写秋雨的诗句古诗篇一:秋雨的诗句大全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4)、少年时听雨的地方是歌楼,那时候年少轻狂,纵情于笙箫歌舞,作者用“歌楼”、“红烛”、“罗帐”来渲染了那段醉迷金纸逐笑,年少轻狂生涯。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描绘了江南黄梅天多雨、处处蛙鸣的乡村景致。

(6)、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唐·杜牧《秋浦途中》

(7)、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8)、秦观〈鹊桥〉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9)、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10)、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欢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11)、(出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作者):晏几道(释义):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出处):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释义):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12)、这是一篇周王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的诗歌。“兴雨”的雨是美好的雨,它描绘出秋天的雨及时降落,田间的青禾谷经被浇灌过后,农民获得充足的粮食。这句诗用了“萋萋”、“祁祁”两个叠字,生动地刻画出了阴云兴起布满天空,绵绵细雨慢慢就下了起来的景象,真是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又比如这首:

(13)、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1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5)、斜阳外,春雨足,风吹皱一池寒玉。李致远《落梅风斜阳外》

(16)、早信雨能留得住,仅教尽日自舟横——宋·黄公绍《望江南·思晴好》

(17)、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8)、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9)、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悭。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20)、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写怀》

(1)、(注释):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属楚国,称楚江。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简析):这首诗的特点是在暮雨中送行,将别泪和雨丝联系起来,别具一格。(诗文解释)  长江笼罩在细雨中,正是建业寺晚钟敲响的时候。江水茫茫,船在雨中行进得很吃力,天色昏暗,鸟儿也飞得很慢。海门遥远,无法看到,岸边的树,远远望去,带着水汽。怀着无限情意为你送行,泪水像雨丝一样沾湿衣襟。(诗文赏析)  诗人伫立在暮雨中为友人送行,暮雨纷纷好像也饱含着情谊,友人要到遥远的地方,不免惜别难舍。泪水与雨丝同时落下,情与景也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全篇紧扣暮雨二字,以疏淡有致的笔墨,绘出一幅动静相生、富有情味的江上烟雨图,表现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致的观察和精微的刻画。全诗自然形象,朴实深远,前后呼应,浑然天成。---------------------------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曹,一作李胄,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薑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周锡炎)

(2)、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宋·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唯“细雨”,鱼方上浮,若大雨则伏而不出;唯“微风”,燕子方斜,若大风亦伏而不翔。对微风细雨中的景物体察入微,描绘的情趣盎然。

(4)、所谓的离愁别绪,在这夜雨之中,全部一拥而上。年华渐老时潦倒他乡,沧桑落魄时回望故乡亲人,“都上心头”似乎说尽了作者的无力与无成,文已尽而意有余。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juzi/7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