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语经典名句100句147句文案

论语经典100句完整句

1、小学生必背论语50则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2)、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译文):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5)、(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11)、(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12)、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译文):如果做什么事都以对自己有利作为标准,肯定会招来很多怨恨。

(17)、(译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18)、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9)、(译文):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20)、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2、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1)、⑥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译文):君子只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周济富裕的人。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4)、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6)、译: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7)、(译文):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8)、(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9)、注释: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好处。

(10)、(译文):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11)、(译文):孔子讲到《韶》这一乐曲时说:“美极了,也好极了。”谈到《武》这一乐曲时说:“美极了,但还不够好。”

(12)、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13)、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14)、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1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16)、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1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8)、(译文)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0)、(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假如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论语经典名句300句

(1)、(译文)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

(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3)、(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4)、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6)、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论语》

(7)、(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8)、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9)、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1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2)、(译文):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1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14)、(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1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1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7)、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18)、(译文)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1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2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4、《论语》十大名句

(1)、(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2)、(译文)仁慈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智”的一面。

(3)、066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9)、(译文):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10)、(译文):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11)、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会有可以做我们老师的人。。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2)、(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13)、(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4)、(译文):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15)、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6)、解释: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得失与责任。

(17)、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8)、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别人身上总有自己学习地方,对于他人好的地方,不妨加以学习和利用,而对于不好的地方则想办法改进。不盲目排斥他人,随时随地的学习,不成功也难。

(1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5、论语励志的经典语句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3)、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过于质朴直率,就会显得粗野,但是太在意繁文缛节、文辞修饰,又显得华而不实。文与质相得益彰方显君子本色。

(4)、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

(5)、(译文):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6)、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10)、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1)、(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知:通“智”。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注释)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1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5)、白话文释义: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16)、(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17)、(译文):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1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19)、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20)、(译文)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惑的地方。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2)、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3)、(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犹如浮云一样。”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5)、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6)、白话文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7)、解释: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因为知道自己错了而依然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如此才能更加明智。

(8)、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9)、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0)、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2)、白话文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吗!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13)、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4)、(译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15)、(译文):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1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17)、白话文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0)、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1)、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译文)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3)、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译文):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7)、(译文):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1)、(译文):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12)、(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13)、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14)、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17)、(译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18)、(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1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0)、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只有那些具有仁德之心的人,才能够公正的爱护好人,憎恶坏人。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3)、(译文)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假如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4)、(译文):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5)、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译: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7)、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juzi/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