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赞美端午节的诗句139句文案

赞美端午节的诗句

1、赞美端午节的诗句和打油诗

(1)、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

(2)、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

(3)、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赞颂端午节的诗句篇4《五月五日》(梅尧臣)

(4)、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5)、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6)、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7)、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出于:殷尧藩《同州端午》

(8)、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9)、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出于:杜甫《端午日赐衣》

(10)、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11)、本次诗词朗诵会以班级为单位,展示了四年级5个班的10个节目,同学们用经典诵读、诗文吟唱等多种艺术形式,用感人至深、声情并茂的艺术表演带领大家重温峥嵘岁月,歌颂中华儿女奋力开拓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伟大历程,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12)、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13)、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赞颂端午节的诗句篇《竞渡曲》

(14)、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出于:贝琼《已酉端午》

(15)、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16)、上片“游人都上十三楼”一句,为此片之核心,由衷抒发词人对杭州湖光山色绝美风景无与伦比喜爱之情。“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谓山色翠绿犹如歌女黛眉聚合而含情脉脉,波光粼粼恰似醉眼朦胧而闲逸悠悠。因此,游人们都爱上十三楼来领略如此迷人醉心的绝佳山水景色,即使连繁华古扬州的竹西歌吹之游乐胜地也相形失色、不为羡慕了。这里,词人以两个优美的拟人修辞与一个对比手法,便将十三楼“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清平乐·会昌》)的魅力彰显无遗。而词人却未从正面对十三楼描写一字,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也。同时的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词亦有类似妙句:“眼是水波横,眉是山峰聚。”形象则形象矣,然不若东坡词句的空灵秀逸,少了点回味之余地。“十三楼”,亦称“十三间楼”:宋代杭州名胜。宋人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二《西湖》云:“大佛头石山后名十三间楼,乃东坡守杭日多游此,今为相严院矣。”宋人周淙《乾道临安志·楼》云:“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於此。”可见,东坡是十分熟悉十三楼的。“竹西歌吹”,出自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竹西”是唐代扬州的繁华之地。杜牧首创“竹西歌吹”四字,便成后来诗词描写扬州繁华之成语。苏轼《别择公》又云:“若问西来师祖意,竹西歌吹是扬州。”黄庭坚《次韵王定国见寄扬州》云:“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正如刘克庄《贺新郎》所云:“一梦扬州事,漫怅望、竹西歌吹,想东风、犹忆狂书记。”(“狂书记”,即杜牧)

(17)、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王充《满江红》

(18)、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19)、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20)、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2、赞美端午节的诗句

(1)、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出于:张孝祥《点绛唇》

(2)、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3)、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4)、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5)、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6)、你的脸比陈世美还美你的眼比诸葛亮还亮;我的爱比鲁智深还深我的情比关云长还长,但我的诺言比孙悟空还空。

(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8)、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

(9)、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10)、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11)、公元1090年(元祐五年),词人到杭州担任知州。在此期间词人游山玩水。端午节时词人与他的友人游览了杭州名胜十三楼,为了记录自己的游玩过程以及感受,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上片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美丽可人,继而用对比手法自身所处的十三楼加以赞美;下片写宴饮对酌的游赏乐事,其后则用一曲声满湖山的轻歌曼曲作结。有情、有景、有声、有色,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

(1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

(14)、下片就杭州当地品尝菰米软糕、菖蒲菜等美酒佳肴以及欣赏歌曲等端午风俗,来表达节日欢娱的氛围,体现出一片和平吉祥的社会景象。“琼彝倒玉舟”一句,用词极雅。“琼彝”,玉制的盛酒器皿,指玉壶;“玉舟”,指玉杯。苏轼《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亦云:“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意谓用装满酒的玉壶向玉杯倒酒。仅酒席上的玉壶与玉杯两件酒器,便不难想象出东坡招待友人的规格之高、友情之厚,而杭州城的繁华富庶景象也于此可窥端倪。“谁家水调唱歌头”三句,以比拟手法极写歌声之曼妙动人,可谓妙到毫颠,令人拍案叫绝。

(15)、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出于:文天祥《端午感兴》

(16)、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8)、元丰七年(1084),宋神宗下手诏说:“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于是便将苏轼从黄州团练副使改为离京城较近的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在赴汝州途中,东坡先到筠州(今四川宜宾市筠连县)去看弟弟苏辙,正好在汝州过上端午节。本诗即作于此时。由诗题可知,东坡于端午节游览汝州真如寺,其三子苏迟、苏适、苏远随之,其弟弟子由因在酒局未能同游。此诗前8句,东坡叙述与苏辙七年之别的思念之苦,以及相见后的欢欣情景。昌歜,即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菖”。诗人以“昌歜苦”比喻思念之苦,形象而贴切。中间8句,极写宴席“水饼”、“饭筒”、“糟曲”等美酒佳肴之丰盛及独携三子游览真如寺的畅快之况。苏轼、苏辙兄弟阔别七年之久,此次相聚,其欢快之情,自不待言。在这种觥筹交错、不醉无归的热烈气氛中,兄弟俩全是用四川家乡话在交流了,竟然达到了忘我的境地。西川,即今四川。末4句,抒发诗人携三子游览真如寺并与他们谈天说地、吟诗填词的父子欢情,因此而欣然忘掉自己以前所有纠结不快之事。梁罗,即苏迟、苏适小名;阿虎,即苏远小名。

(19)、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20)、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3、端午最佳10首古诗

(1)、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3)、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4)、紧接着,诗人由现场隆重纪念屈原的壮观场面,自然想到了忠州原本无屈原塔,是因为后人为表达对屈原铭刻不忘之情而建塔的客观事实,凸显出屈原人格魅力之大、精神影响之广的社会文化现象。作者猜想,作为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壮士”屈原,他无时无刻不在深爱自己的楚国,无日无夜不在希望楚国富强伟大。为了楚国的强大,为了人民的富裕,他总是努力进德修业、提升自己:“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他怒怼奸佞小人的肆意造谣与毁谤,坚持强国理想与高尚气节:“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是非分明,痛恨楚王之昏聩,忠于楚国之不变,始终坚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尽管如此,由于昏君愚蒙、小人当道,屈原终究依依不舍地自投汨罗江。在作者看来,对于屈原如此投水之悲剧原由,一般百姓是难以深刻体察的,所以,忠州的屈原塔,当是由“众善奉行”的佛教徒所建吧,其目的甚明,一言以蔽之,即:绝不让屈原的伟大爱国精神在民间泯灭,要让它千秋万代与日月同辉、永放光芒。如果说首8句是从千年时间跨度来体现屈原精神影响之远的话,那么,此8句则是从辽阔的空间距离来彰显屈原精神影响之广。总而言之,屈原之光辉形象与伟大精神,已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在中国的世世代代、山山水水生根、开花、结果了。由此也充分表达了青年东坡对屈原精神与人格的无比敬仰与钦慕之情。

(5)、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6)、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7)、夏历五月初。诗人在端午节遇到风雨,天气昏暗,看到汨罗江上没有人祭奠屈原,心生感慨。

(8)、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

(9)、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____舒頔《小重山·端午》

(10)、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刘辰翁《齐天乐》

(11)、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12)、东坡于端午节追怀屈原的另一首佳作则是《六幺令·天中节》词。词云:

(13)、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5)、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6)、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17)、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18)、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9)、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张榘《念奴娇》

(20)、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4、赞美端午节的诗句三年级

(1)、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小重山·端午》

(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____殷尧藩《端午日》

(3)、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4)、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5)、这首闲适细腻的生活诗确实让我们倍感慰藉。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当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平淡的闲言琐事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瑰奇纯粹。诗人把生活的真味都寄托在端午生活的描写中,仔细阅读,方有所悟。

(6)、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和端午》

(7)、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宋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

(8)、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9)、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

(1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1)、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2)、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钱琦《竹枝词》

(1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14)、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1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宋·陆游《乙卯重五诗》

(16)、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

(17)、此诗作于元丰二年(1079)端午节,此时作者刚到湖州不久。同游者还有“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观《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可证。这是一首典型的纪游揽胜之作。诗以时间为序,从白天写道夜晚;以空间为维,由山谷写到峰巅。诗人或焚香,或品茗,或盆山,或卞峰,或震泽,或云天,或晚烟,或道人,或孤灯,和谐天地人,快乐万物亲。尤其是“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二句,实乃全诗之眼,写出了诗人游览山川之后那种曲径通幽而胸襟阔达的愉悦美感。湖州是风景优美的鱼米之乡,东坡在作杭州通判时就非常向往。尝作诗云:“余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将之湖州戏赠莘老》)然而,东坡在湖州仅仅待了3个月,便因“乌台诗案”而被逮捕入狱。倘若东坡在湖州再多待些时日,歌吟湖州的诗篇定会增色不少。

(18)、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19)、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20)、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____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5、赞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有哪些

(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2)、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3)、东坡《浣溪沙·端午》词,借助于对端午习俗之描写,巧妙表达对爱妾朝云的深挚爱意,别具韵味。此词在艺术上亦甚具特色,上片首句为人物实写,下片歇拍发乎内心的千年之愿,情真意切,亦属实写;中间四句皆为对第二天端午节的悬想之词,属于虚写。全词风俗之鲜明,坡云之挚爱,艺术之精湛,不失为端午词中之杰作。

(4)、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5)、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

(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7)、本文发表于《文艺报》2019年6月5日4版

(8)、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____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9)、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高箸《重午怀旧》

(10)、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1)、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12)、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13)、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14)、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黄公绍《潇湘神》

(15)、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16)、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

(17)、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18)、端午诵经典,吟咏传诗情。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吟咏端午佳节盛况的诗词不少,中国历代著名诗人几乎都有“端午诗词”留世。又是一年重五日,6月23日下午,章丘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我们的节日·端午”诗词吟咏会,同学们以诗歌的名义吟咏抒怀,在诗词中感受端午节的独特魅力。

(19)、蜇居在城里,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粽子,有豆沙的、有五仁的、有八宝的、有鸡蛋的、有腊肉的但,我依然会想起三尖塘里那蓊郁茂密的芦苇,想起那青青地泛着油光的苇叶和娘亲手包制的粽子,那种端午节的味道时常在唇齿间萦绕。

(20)、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2)、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3)、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句6《端午》

(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出于:殷尧藩《端午日》

(7)、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午日观竞渡》

(8)、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____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

(10)、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1)、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午日处州禁竞渡》

(1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出于:苏轼《浣溪沙·端午》

(13)、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4)、梅公虽然在位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五月五日》,借屈原以抒发他的“不遇”情怀。

(15)、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16)、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17)、民俗风情,纪游览胜。东坡一贯对民俗风情兴趣浓厚,对自然山川情有独钟,这在他的部分端午诗词中都有深切而生动的描写。

(18)、元祐五年(1090),词人到杭州担任知州。俗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般美丽的杭州风景着实迷倒了东坡,陶醉了诸友。这首《南歌子·游赏》词,便是词人于端午节与友人游览杭州名胜十三楼欢快心情的真实记录。

(19)、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20)、钟馗啖鬼事荒唐,我却时思捉鬼尝。鬼混人间却不捉,君何能度好端阳。

(1)、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句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浣溪沙·端午》

(3)、彩丝金黍,水边还又相逢。怀沙人问,二千年、犹带酸风。骚人洒墨香浓。幽情要眇,雅调惺松。——赵以夫《芰荷香》

(4)、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5)、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6)、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7)、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8)、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9)、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10)、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11)、端午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很多关于端午节的诗词都有提到屈原。还有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句4午日观竞渡

(12)、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13)、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14)、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

(15)、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16)、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出于:范成大《鹧鸪天》

(17)、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18)、李金坤,笔名李无言、金山客,号三养居士,别号三乐。汉族,江苏金坛人,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苏州大学文学博士,江苏大学文学院教授,浙江树人大学客座教授,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聘请教授。敬畏自然,崇尚情趣。从事高校古代文学及美学教学30余年,出版专著3部,参著20余部,在《文学遗产》、《江海学刊》、《学术研究》、《中州学刊》《中国文化研究》、《汉学研究》、《人文杂志》、《晋阳学刊》、《辽宁大学学报》、《文献》、《文史知识》、《国文天地》(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台湾)、《经学论丛》(台湾)、《人文中国学报》(香港)、《诗经研究》(韩国)、《诗经论丛》(日本)等中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主持并独立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及省、市社科项目8项。获国家、省、市各级社科优秀成果奖20余项。教余雅好辞章,陶情怡神。所撰《镇江赋》、《复建北固楼记》等文,弘扬乡邦文化,影响颇大。

(1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juzi/23180.html